对于二十四节气其实之前一直没有太弄明白,有孩子之后才发觉自己对于节气方面知识的匮乏,于是专门找了二十四节气歌进行了学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从中深刻体会到老祖宗的智慧,这二十四个节气很典型地总结了中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当然我有幸生活在关中地区,对于这些节气的显著特性也有很深的体验。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同时也标志着一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天气渐渐变凉,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人最容易感冒着凉的时候,奉劝大家适时添加衣服,注意身体健康!
古人把节气都分为三候,秋分的三候是: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等待着来年的雨季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一般都会有一些古典的风俗礼仪,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古时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阴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阴历八月十五日。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秋天是个让人舒适的季节,秋分的到来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秋天没有夏天那般炙热,没有冬天那般寒冷,它的徐徐微风仿佛能把所有的不愉快吹走,带来香飘四溢的遍地瓜果香,带给远方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秋分之时,与君共享秋的喜悦、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