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农历三月末,正是烟花暮春时节,但扬州还真不在这次游走之列。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杭,乌镇、西塘,南浔,也早就游过了。可这次还想在浙江省内游荡一圈,就这划定的区域,哪哪不是有如同扬州般的江南水乡风貌: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个不完的酒。江南,走起!
游浙江的第一站,就是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的交汇处,古称“严州”的梅城古镇。座座牌坊,彰显着古镇悠久的历史,白瓦灰墙,标示着古镇地域的风情。我寻江水而去,直奔江滨公园。公园是以带有着50年历史沧桑的“福运门”为正门,由此向两端延伸开去,有2.27公里已全部恢复明代规制的城墙。城门前沿江的江滨公园,犹如一座美丽的园林,树木高低错落有致,花草色彩缤纷斑斓。阳光灿烂猛烈,还有灼热之感,但坐在公园随处可见的长椅上,清风徐徐,甚是凉爽,听鸟儿鸣叫,看江水潺潺。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江水亘古不变静静地流淌,给人静谧之美。
第二站桐庐的富春江,无需跑远,桐庐县城里就有座跨江大桥,静静地蹲守在大桥底下的江边,宽阔而平坦的江面,浩浩荡荡,船帆点点,好不壮观!让我目不转睛地是在江边的捣衣女,只见她拾级而下来到江边,先是用棒槌敲打几下,再双手用力把床单甩进江,手法熟练,一气呵成。看来这古老的洗衣方式是一直延续到今,那江水的清,江水的净,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此亲临富春江,是因为《富春山居图》,它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其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摘百度语)
《富春山居图》定格了富春江在后人心目中的容颜。古人画画,画成了文物,人成了名人。我不会画画,甚至也不懂的欣赏。那我是报以怎样的心态来一睹富春山水的尊容呢?也就想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亲眼目睹名画之实景,是不是也接近了文化,接近了文明?我也说不清。但这好像不太重要吧!
杭州西湖,这是第三次去了,原本不打算去的。可在桐庐入住,放过近在咫尺的杭州西湖,实在是不落忍。这不,入住西湖畔,一住就住了两晚。杭州值得来,西湖值得看。再听一遍出自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断桥不断,肝肠断 ;孤山不孤,君心孤;长桥不长,情谊长。”的故事。
断桥,当年许仙和白蛇娘娘借伞相会之处。以前,杭州每年总有几场雪,长长的一条苏堤,就成了西湖上的一条玉带。太阳出来后,拱桥的向阳面很快就融化了,而背面仍然有积雪。这时,从旁边的宝石山上看桥,却似断了一般。断桥由此而来。所以说“断桥不断”,指的是许仙与白娘子演绎了肝肠寸断的爱情传奇。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山上风景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 。孤山的名声还是得益于宋代诗人林逋,他不仅隐居于孤山,还过起了植梅养鹤,梅妻鹤子的日子。他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是他清高自适的个性和怡然自得的生活的写照,也为孤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长桥乃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惜惜离别之地。三年同窗的同学情谊,原本就值得珍惜。得知祝英台是女儿身的男欢女爱之缠绵情意,更是难舍难分。桥虽不长,可他俩那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情意绵长,
这次夜看湖上灯火,春风佛面;日坐游船飘荡,柳条低垂,但我的心思却不在这“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之间,我脑子里想到的只有几个人名: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脚下走的是柳树低垂的白堤苏堤,口里吃着从“知味观”买的东坡肘子,还想白娘子如何向许仙开口借伞,梁祝又是如何作别,还有就是林逋的鹤与梅……我混沌了,感觉千百年的历史并不遥远,他们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正如《醒来》这首歌里唱的: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
尽管八百年前的宋高宗是否真开过“金口”,有“西溪且留下”如此“重要指示”,现已无从考究,但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因冯导的电影《非诚勿扰》而瞬间跑火。电影不仅有专业摄影师拍摄的唯美画面,而且还有音乐的旋律美,人物的容貌美,最最重要的是演绎出的故事情节的人性美。很多人会慕名而来,或许也会扫兴而归。一条摇橹船最多只能坐下四个人。电瓶船倒是可以坐十几二十人。但上船后,没有音乐在耳边萦绕,也没有邂逅偶遇的事情发生,只有你肉眼所见之景,和不能随意晃动的坐姿。我的意思是说,在湿地公园里游玩其实挺单调,根本就没有电影里的浪漫情怀。当然,住进里面的几星几星的高档酒店,吃着特级大师做的杭帮菜,就另当别论了。
可我倒也在此也还是有穿越之感:在一段窄窄的溪道里,只有我这一条船,清清静静,没有了喧嚣和交流。船在水里游,伸手就能碰到岸上的花枝芦苇。鸟儿鸣叫,彩蝶纷飞。摇橹咯吱咯吱的桨声,与溪中哗啦哗啦的水声,此起彼伏,相呼应和,让人顿觉时间的悠长和空间的辽阔。摇橹船拐过一道弯,必定就会与其它两三条船汇合。或许是刚才过于清净,船上互不相识的人,竟然会寒暄起来,甚至泼水以致问候,似乎成了故人。好一幅温馨的画面!我想这里以前的原住民不就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吗?摇橹船就是他们出门的唯一交通工具,碰到船就是碰到了熟人,岂有不打个招呼之理?不同的是我们游客可是“擦船而过,永不再见!”水清树绿,荷花满塘,捕鱼捉虾,采莲挖藕。这又让我想到了《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真是穿越了,幸哉!幸哉!
嘉兴的乌镇,西塘,那都是去过的。这次去嘉兴就是去看看南湖大红船。
嘉兴南湖就在市内,是5A级旅游区。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我到之处,可能是维护或道路改造,湖边都用挡板围住,未见“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倒是看见不少大红船。有一艘停在离湖边有500米开外的湖心小岛边,后来得知这是艘仿造当年一大开会租用的游船,陈列在南湖的水面,形象地再现了中共一大会议在南湖举行,以及闭幕并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场景。如此重要的会议,如此平常的地点,如此普通的红船,在九十多年前,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来不及细想,只是感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还有什么比山川湖泊永恒?
应该说绍兴才是我这次游走的真正目的。几次机会都错过了,这是第一次来。都说好饭不怕晚,正如绍兴景点门票上的广告语——“跟着课本游绍兴”说的那样,鲁迅故里的每一个景点我都好似来过。中学课本就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祝福》《故乡》《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鲁迅的作品,……乌篷船,茴香豆,咸亨酒店,豆腐西施,润土,祥林嫂,阿Q,小D,赵老太爷……人和物,这一切都太熟悉了,走到哪都不陌生,印象中是啥样子的,实地还真就是啥样的:小小三味书屋,鲁迅的课桌在最后的墙边,那又怎样?上课,在乎的是你听不听课,跟座位没半毛钱关系。百草园,不大,但在孩子的眼里,的确是个课余时间玩耍的乐园。倒是“仰视桑椹熟,俯视溪水鸣”的朱家花园,在课本里没提到过。没见到豆腐西施,但绍兴的豆腐,那软,那烫,那香,我终身难忘。咸亨酒店,店址仍在,据说保留了原貌,但后面可以别有洞天,已经成了绍兴人或是游客尽情享受绍兴美食的大酒店了。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可不能不尝,孔乙己好的这口,让绍兴人赚了大钱。我不知道这种熟悉,算不算是一种穿越,没有了时间概念,不分昨日还是今天!
绍兴的重头戏在兰亭风景区:
公元354年,王羲之等41人聚集会稽山之兰亭,他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其中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一条小溪从高高的竹林间流出,再流进随风摇曳的竹林里,溪两岸围坐下四十几人,还真不成问题。一大步就可以跨过去的小溪,隔溪而坐,就已经是面对面了,说话聊天也还真是可以。可问题是,我来来回回试了好几次,清澈透亮,时急时缓的溪水,总是把酒杯运送到一两个弯度较大的溪湾里,我担心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不一会儿就要喝醉了,还能“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吗?太认真了不是?认真,你就……就傻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傻了。从入住的酒店,独自一人打的来到距市区五十公里处的兰亭,还独自一人在“曲水流觞”处折腾了近一个小时。这可是一千六百多年前,一帮大老爷们开怀畅饮,吟诗作赋,思考人生,探寻宇宙之地,我在这捣鼓得不亦乐乎!也是醉了。这也该叫穿越吧?
最后一站是宁波。舟山群岛,普陀山,因时间关系,会令做安排。宁波是海滨城市,观海也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逛逛城里的鼓楼美食街,南唐老街,三江码头,还真挺有意思,当然最值得一瞧的是,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的建筑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的老外滩了。
于1844年开埠, 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摘百度语)
在宁波也有穿越之感,这不是回到古代,而是进入到了未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让我这半老徐娘有穿越未来之感。我根本就不懂工科理科,更弄不明白力学工程,桥梁结构,但当我乘观光电梯到达瞭望塔外,风力之大好像要把我掀进海里,唯有如履薄冰般屏住呼吸。试想,科学家们是用怎样的科技技术,让36公里长的桥梁,要承受起多大的风力,才能像蜿蜒曲折的盘龙,卧在湾里;又像天上的彩虹,横跨海面的。我说不清了,我只觉得我是穿越到了未来。
这种“穿越”的感觉,在富春江边静坐时,我就有了。当时我就想起了林语堂的散文《秋天的况味》,到了兰亭,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林老在散文说自己非常佩服邓肯的佳句,认为邓肯“可谓识趣之人”,“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林老以为因为“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我之所以想到此文,是因为我在早些年读到此文时,只对文中开头部分写他抽烟,抽雪茄,由烟灰写到烟霞,饶有兴趣。后半部也就不甚了了。而此刻我忽然读懂林老的用意。
蒋勋在最近的抖音里说到:我年轻的时候怎么也不喜欢杜甫,到了五十岁,就突然爱得不行。可见,杜甫的诗还是那些,可由于年纪到了,他才真正读懂了杜甫。
眼里烟花三月景,内心感慨秋滋味。这就是我这趟出行的感慨。在我的人生字里又着实过了把“穿越”之瘾。欣赏的是春光,感觉好似穿越,品尝着的是秋味。春天,仍旧可爱;秋天,也会让人爱得不行的!
——2020.5.1草于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