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电影《师父》里的陈识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每天练习挥刀500下,我不知道会有什么用,但是,我知道这500下管住了我。
自从决定每天阅读并写1—2页的笔记,我时常会想起这句话。我也不知道每天阅读写笔记会有多大的用,但每天阅读和写笔记确实管住了我,一天中一定有某个时间是属于阅读写笔记的,到了这个时间,一切都放下,全世界都在我的阅读写笔记中安静了下来。于是,心,也就安静了下来。
这个周末没有要完成的“大事”,整个人都交给了家务劳动,打扫卫生之后,终于腾出空闲整理那些散乱的杂志和书了。来到徐州,房子比新沂少了一间,但还好,我们把厨房进行了改造,把餐厅的一面墙做成了书柜,把鞋柜的一面墙做成了书柜,这两天把所有订阅的杂志和书重新进行归类、整理。
整理的过程很辛苦,但很幸福,在新年的杂志订阅开始之际,回忆回忆这几年我订阅过的那些杂志。
@东方女性
这是一本由海南省妇女联合会主办、由湖南省邮政公司发行的杂志,优雅而不失亲和,时尚而不失传统,知性而不失风情,妩媚而不失端庄,是一座修炼女人心性的伊甸园。
有李银河的专栏,有女人榜、男人榜,有职场,有心灵阅读,有诗歌岛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紧跟时代步伐,是休闲娱乐时最轻松的翻阅。
这样的翻阅时常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手边的这一期这一页,讲述林青霞去探望病榻上的季羡林,季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人与外界要达到和谐,更要与自身达到和谐,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和聪明。而要和自身达到和谐,必须要做到妥协,妥协,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骛远,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季先生还鼓励林青霞写作,并一再说,写作并不难,只要把真性情写出来就好了。
所以,时隔七年她的散文集《窗里窗外》出版了,这是和生活妥协的成果,妥协,使得林青霞从窗里走向窗外,看到了一个更精彩的文字世界。
同样,《东方女性》的阅读,就是带着我时常从不同的窗里走向窗外,感知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生风采,这份杂志之于我就是对理性阅读与思考的妥协,这样的阅读平衡着我的精神和心灵。
@《读者》
《读者》杂志是近些年来必订的一本,东西南北中,什么都有,这么多年来,也听过很多声音表达对她的不满,可是不管怎么说,没有哪一种杂志的订阅数可以超越她,今年,她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每一期新到的《读者》,拿到手最先翻阅的是笑话,先笑笑再看,一年又一年,笑话层出不穷,不知道是年龄大了笑点低了,还是创作笑话的越来越可笑了,你看:
我家装修时,楼下的邻居大爷上来找我:
“可以告诉我你家装修的具体时间吗?”
我:“可以啊,影响到您很抱歉。”
大爷:我想在你装修的时候,抓紧练练二胡,这样我就不会被邻居投诉了。
再看:
去女友家见她父母,饭桌上聊起打篮球,我说我很喜欢打篮球,投篮过人……
她妈对她爸说:和你年轻时一样。
我问:叔叔以前也爱打篮球?
她爸答:我以前和你一样,吃饭时话多。
当然,笑话只是个意外调节,有意义的是那些古今中外的文章,一年24本《读者》读下来,收获也确是丰厚的。
@《杂文选刊》《青年博览》
《杂文选刊》针砭时弊、批评世俗、反思历史、解读人生、公正深刻、辛辣幽默、雅俗共赏、生动鲜活,好像似乎确凿是“为百姓代言,替民众呐喊”,从这两年的阅读看,一篇篇“杂文”真的好似一朵朵风雨中的玫瑰。订阅这样的杂志起初是为了培养赵子乐一点思辨的意识,事实证明,这本杂志他很爱读。
前两年的暑假参与编写《初中生世界》的同步测试卷,贾老师要求严格,所选现代文必须为首发,百度绝对不可有。为此,我选读了好多杂志的同步文章,后来发现《青年博览》不错,这真是一本可以供全家共读的阳光杂志,“阅读时光”“禅语慧心”“时代视线”“人家万象”“多角思维”“智慧生活”“历史星空”等,每一个栏目都有其可读性,所以一直坚持订阅。
@《作文与考试》《经典美文》
这三本杂志是孩子的首选,《作文与考试》名字虽有“考试”二字,其实无关内容,这里的素材和文章都是与时俱进,我们从初中版到高中版,一路订阅下来,很有情感。《经典美文》纯属是孩子的阅读消遣,但他笔记里的很多美句积累时常来自这里。虽说是为孩子订阅的杂志,我的阅读总是一期不落,很多素材和案例都能带给我教学的启示。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曾这样写道:“我们在日用必需的东西之外,要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在专业必读的东西之外,也给自己一点“无用”的阅读,去享受思维的灵动多元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
这三本杂志一六年以前,是从来不曾想起,觉得自己的水平怎么可能读得懂这么专业的核心杂志呢,在上面发表文章更是没有妄想过。直到一七年,我一一订阅了,一年三十多本专业杂志读下来,竟然就对语文这个专业产生点兴趣了,不管读得懂读不懂,读就是了,总有读懂的时候。
从不想读到想读,从读不懂到懂了一点,这中间真的有一个阅读积淀的过程,当专业阅读积累有了一点基础,你就对专业阅读真的产生了兴趣,比如现在,无论去哪座城市的书店,总会买几本专业的书籍回来,当然,兴趣不是凭空出现的,这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之后。
一七年在南京听肖老师的《好久不见》,整理的实录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一七年12期,一八年参与王君老师青春语文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备课思考6期,写肖老师的《小桃树》镜头《它,你,我亲爱的》发表在《语文学习》第5期,还有已被采稿的王君老师的《小王子》课评将发在《中语参》12期。
的确,读专业的杂志可以带给自己很多思考,正是这些思考直接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对于专业成长,阅读也好,写作也好,都是急不得的事情,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朝前走,只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本书,翻过一本本杂志,记录过一点点思考,才会有最终表达的水到渠成。
@《教师博览》《师道》
《教师博览》订阅6年了,之所以坚持订阅,是因为这里教书育人的故事都是那样温热,很多故事读了可以治愈职业倦怠,最喜欢放两本《教师博览》在办公室,下课归来,拂去满手的粉笔灰尘,轻轻捧起,所有的疲惫、劳累都会在那些故事里慢慢溶解。遗憾的是我竟然未曾向它投过稿,一八年,不,哪天空了的时候,一定整理几篇投过去。
《师道》杂志,最初源于冷老师的督促写约稿,后来杨绛先生去世,李淳编辑又约了稿,再后来就搁置了,直到最近李老师又一次约了稿,可是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修改好,这个周末一定完成。
作为一名老师,这两本杂志可以一读再读,杂志中的故事就是你我身边的那些教育琐事,但因为思维的方式不同,教书的态度不同,所以天长日久,老师与老师之间就有了大不同,同样是做老师,人家做得有滋有味,幸福绵长,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如果我们加入了阅读,如果我们不忘自身的成长,当教师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时间固定,作息规律,对于所做的工作自己可以做主,关起门来,一个人指挥着千军万马,爱怎么上就怎么上,欢喜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比《呼兰河传》里那段自由的描写更自由,把自己过得快乐,把课堂上得快乐,把学生带得快乐,把自己的专业一点一点成长起来,把学生的生命成长放眼在未来,做教师,是一个多么有意义聚功德的事情。当然,如果再摒弃掉这个抓分数抓出血来的考核评价,教师,真真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了。
今天升旗,玉娟说,感觉自己最近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的,还又没看出来忙什么。我说,如果你每天能有一节课坐下来,读读杂志读读书,每天坚持写一页笔记,一段时间下来,杂志和书、笔记会告诉你,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和写作真的是一件最对得起自己付出的事,多读一本杂志,多读一本书,多写一页笔记,多写一篇文章,就一定会留下多一点的收获。
在读书写文字这件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说没有时间,只是说明你还不喜欢。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会为最喜欢的事情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