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今年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
以往的每年到了年底,虽然也会感慨一下一年过去了,来年有什么期望。但都不如今年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是的,成长。
这种对成长的感知,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过去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笑)
2017重要事件回顾
- 学完了李笑来的专栏。
从去年9月开始追李笑来的专栏,到今年7月专栏完结。这将近一年的时间跟着学习和思考,是我这一年成长的重要原因。
且不说李笑来本身做的事情如何,像他最近在风口浪尖的比特币的事情,ICO的事情,收费开一块听听的课程等都很难在此时此刻下一个定论。但他所说的方法论,我觉得还是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他在专栏的开篇就说明,这个专栏所说的内容都需要不断地实践。这是一句重要的但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忽视的话。做与不做的区别是巨大的。我们从小到大都听过很多道理,很多道理无法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我们只是仅仅从意识层面知道,但并没有把知道的道理变成自己的行为。
就像有些人诟病人们为知识付费,认为这种行为其实跟买彩票没什么不同,都是一样想花钱解决想要一夜暴富的焦虑。然而在我看来,抱持这种想法的人本身就包含了对想要吸收更多知识的人的轻蔑。买书不一定表示学到了知识,同样购买了知识服务也不代表学到了知识。但不买书,不买知识服务,不阅读是一定学不到知识的。所有人在鼓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同时,没有人能清晰地指出,独立思考是用海量的知识喂养出来的,而且这种海量的知识不是指正确的知识,还有错误的知识。如果看了一篇文章就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太廉价了。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的道理来自于养育者。养育者把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践行的道理传输给被养育者。仿佛只要被养育者知道了这些道理,就能变成他们期望的样子。不喜欢读书的父母要求子女阅读,说着谎言的教育者要求学生诚实。于是很多人变成了身心分离的状态。他们背诵着伟光正的道理,写着冠冕堂皇的句子,却做着同流合污的事情。这种身心分离是现代人最大的痛苦的来源。
当这种身心分离在面对无法解决的现实困境的时候,就变成了痛苦的焦虑。人人都想要财富自由。李笑来说,你要放弃一部分安全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简直难于登天。自己花了那么久追求的那一点点的安全感,说放弃谈何容易。像很多毕业的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找到一个安稳的家庭。然而这种安全感在现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如此脆弱。维持住这种脆弱的安全感,才显得特别难,因此才特别难以放弃这样的努力。
李笑来在这个专栏里说明,让你财富自由的是你的能力,更准确的说,是你运用金钱的能力。想要更好地运用金钱,你需要将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跨度拉长,你需要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你需要能够快速地理解并应用新的知识,这些核心竞争力再加上金钱,才是通往财富自由的正确道路。刚开始钱少没关系,需要练习的是运用金钱的能力,等自身的能力强健了,再多的钱自己也能够把握得住。
2017年,我开始了这方面的练习。虽然很稚嫩,但我相信我能做得越来越好。
- 参加了数字力的课程。
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北京上了数字力的课。数字力是一门教人如何看公司财务报表的课。作为一个MBA的学生,财务课程都是修过的。然而,真正把上市公司财报说清楚的课,才真的是第一次听。课程除了把上市公司的三张基本的财务报表说清楚,同时还让我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做了一次梳理。
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记账,至今已经记满了一年的账了。记账的过程是愉快的。在上完数字力的课以后,我每个月会再把自己的财务流水整理成一份报表。统计到今年底,我们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没有什么结余。当然其中是由于有很大一块的看医生吃药的费用。整体而言并没有乱花什么钱,也有注意在个人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上的投资。今年的财务状况,我认为是对个人的成长和增值是有充分的投资和优化的。
价值投资是今年股市的主旋律。价值投资相信也会是未来资本市场的主旋律。巴菲特开始走红是有原因的,因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他多年坚持的价值投资给他带来了令人艳羡的财富。多少人混迹股市,认为自己的眼光能够战胜资本市场中的其他对手,却最终以惨败收场。
当把投资的眼光从市场上的其他人回归到投资标的本身,投资的策略就变得简单而清晰了。不管是对投资标的,还是对自己,都将目光放在价值上。只要标的物的价值还在,那么他就肯定会有价格在价值上方的一天。李笑来的投资思想,跟他倡导的个人价值提升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李笑来让我理解并践行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数字力的课告诉我投资标的的价值要怎么看。
2017年,是我正式开始用头脑去投资的开始之年。
- 健身。
2017年开始了我的健身之旅。
开始健身基于两个重要的理由,一是打算生孩子,健康的体格还是比较关键的。二是我认为良好的外部形象是与人合作的重要接口。如果连自己的形象都无法管理,别人如何能够相信你有一个自律而有思想的灵魂呢。之前总是懒懒散散觉得没有时间健身,下定决心要健身后,也还是能够腾出时间。
刚开始健身的效果很明显,年初到5月份,四个月的时间就减掉了12斤左右。之后的半年体重就没什么大的变化。
还记得第一次上健身课,一个小时的课程上了30多分钟就已经头晕目眩、脸色苍白。到现在已经能够顺利上完一节课而不会有太累的感觉。自己的肌肉强度得到了很好地提升。虽然心肺功能还不算很好。按照医生的说法,血液的粘稠度比较高,供血的速度不够快,因此在下蹲起立比较频繁的动作中会容易头晕。
上了一年健身课后,终于开始领悟到呼吸与动作之间的配合。在恰当的呼吸节奏的配合下,动作练习就没有与呼吸动作对抗那么吃力。接下来的一年,要继续练习调整自己的呼吸状态与活动状态相配合。让自己的健身效率得以提升。
- 复习心理学国考。
心理学国考考了几次,都没有及格。往年对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真的重视起来,总是在考试前一两个月才开始有一茬没一茬地看。去问那些考过了的同学,他们都是提前小半年就开始每天花时间进行复习,最终才能顺利通过考试。于是为了认真准备这次国考,我组了一个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都要有输出,每天在群里把自己看的东西发出来。做不到的小伙伴就发红包,多次不发红包的就踢出群。这一次我也想让自己试试严格遵守规则会如何。幸运的是找到了4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坚持到了最后。另外有一位小伙伴中途退出了。整个复习时间持续了90天左右。每天复习一小节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整合,然后输出成一段文字。我认为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坚持一件事那么长的时间。虽然中途有几次因为回家晚了想要不发个红包算了,但还是在老婆的鼓(xie)励(po)下坚持把内容做完才睡觉。有一个能一直督促自己的伴确实很重要。
也正因如此,我的国考成绩从之前的30来分提高到了51分。对,还是没有及格。但已经是长足的进步了。最重要的是我借助整个复习的过程,对之前学过的心理学知识重新做了一次梳理。感觉脉络更清晰,而且促进了我很多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也写了不少文章对自己的思考做了总结。我认为思考的结果比考试的分数更重要。
- 拥抱复杂。
复杂是世界的形态。随着自己对各种知识的了解越多,越能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我们假设世界的三维的,而每一个学科都是在研究这个复杂世界在某一个方向上的二维投影。于是在这个学科层面看上去是这样的一幅图景,在别的学科看上去又有所不同。在自然科学领域相对简单的关系,在社会人文学科上就显得错综复杂。我喜欢观察人类社会,喜欢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进行思考。拥抱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就是让自己能从更多的维度理解人的行为,或者是设计更有效的制度引导人的行为。借用那个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有时候人的行为就像一头大象,一个好的骑手应该能够更好地引导人的行为往自己想要他们前往的方向前进。这对于管理者,或者是设计者,都是想要追求的重要的目标。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们家今年在 得到 上订了不少专栏 ,万维钢的《精英日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虽然这些专栏在各处都引起争议,但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的体现。每个人基于他已有的认知体系来对一个客观事物做出评价,或者对别人做出的评价进行评价。就像盲人摸象一般互相不认可,互相攻击。然而客观的世界就在那里,并没有因为别人怎么看它,它就发生了什么重大的改变。对薛老师的经济学理论持抨击态度的人,最终还是会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行动,会在表面上说应该兼顾公平,不应该让火车票涨价,然后每年都在为春运的车票痛苦地跟黄牛搏斗。世界并不会因为人们怎么看待他而发生变化,只会因为人们怎么行动而发生变化。有个说法很贴切: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我认为人之所以受困于当下,无法获得成长的原因在于对自己了解太少。人们不知道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身体反应,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的真实逻辑。精英日课介绍了Robert Wright的一个说法,认为人其实并非感性对理性,而是感性对感性。他认为人其实都是用理性为自己的感性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来说法自己。例如我想吃巧克力,我能找到“巧克力引起发胖”、“巧克力对身体健康不好”等理由,我也能找到“巧克力可以提神”、“巧克力可以让人产生幸福感”等理由。而我当下吃与不吃的决定,真的只是一念之差而已。人很容易就能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因为找到解释自己行为的理由并没有很困难。也正因为大多数事情都是可是可非 ,所以才有了那么多观点的争论。也正因此如此,才有认知情绪疗法。
当开始接受了世界的复杂性,我觉得我就能够开始关心自己了。用武志红说的一种意象,就是自己内在的婴儿。想象自己在面对那个脆弱而稚嫩的婴儿,当他面对着这个世界的复杂和未知的时候,自己想要告诉他,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道理,哪有那么多非要如此的选择,哪有那么多“正确”的做法。有的只是“凡选择必有歧视,凡歧视必有代价”,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就是唯一可靠的生存逻辑。是的,这就是爱自己的最终形态。爱自己不是表面上的给自己买多少物质性的东西,爱自己只是接纳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然后小心地保护它。当这种爱开始生根发芽,就会自然地投射到其他的关系中。哪有什么复杂的教养问题,就是把自己对自己内在婴儿的保护欲和宽容投射在子女身上而已。我没有订阅Dr. 魏的专栏。因为我觉得如果父母自己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感受等这种感性层面的东西,学再多的理性的教养方法都是没用的。而一个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父母,不管做什么对于子女来说都是莫大的财富。也许有些行为不够科学,但最终子女能够收获强大的自愈力和成长力。
总结
过去一年收获了很多,但人生的复利效应总是需要不断地累积的。没有什么时候终点,任何一刻都是新的开始。新的一年,继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