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46,7-7-5,离娄章句上7-5》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甲辰日,二月廿一,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一.不做什么,比做什么重要一万倍。
孟子接着说,通过文王的故事和孔子的言论可知,无敌于天下的根源在于好仁。当今的诸侯把接受大国的命令视为耻辱,说明心里面还是有想法的,他也希望长驾远驭,无敌于天下。但他立错了榜样,把那些大国立为榜样,模仿他的骄傲和排场,而没有立文王为榜样,学习文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俗话说,跟着老鼠学打洞,跟着猴子学上树,立错了榜样,做事就是个折腾而已,能有什么结果呢?张居正先生用五句话做了概括:"观其所为,都只是严刑重敛,兴兵结怨的事,未能诚心爱民,力行仁政者。"意思是说,没干正经事,干的都是反经事,偏经事,歪经事,恶经事,假经事。
观察现实生活可以发现,往往做了这样,则不做那样。这个现象真隐蔽,所以也真可怕,往往对这个道理缺乏意识和警惕。所以,不存在"两全其美",只存在选择,朝东走就要放弃朝西走。不需要追问什么是十善,不做十恶就是十善。
上述诸侯的做法表明,一味地抱怨,没啥用。这种层次,连头脑都算不上,就是一情绪而已,跟那到处吹胡子瞪眼的北宫黝一个层次了。北宫黝是一个武夫而已,作为一国之君却沦为与北宫黝相提并论,真该笑话。如果作为诸侯,只是表面上装出一付端庄威武的样子,威仪三千,但他的决策逻辑,却跟一个刺客一样,那不是应该被笑话的吗?有人批评管仲生活奢侈,孔子站出来维护管仲,大力肯定管仲的功绩,为什么?梁武帝一生吃斋念佛,"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就是他的功德,却被达摩耻笑为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为什么?这两者都属于不该放在一个层次上比较的例子。换言之,如果身为一名财务人员,贪污一万块就是大罪,因为你就是干这个的。但是管仲的浪费百万千万于这个数目,孔子照样维护他、肯定他。不管数字是大的还是小的,终归是个数字,性质不由数字决定。同理,梁武帝如果是一个富翁,能做出这些功德,达摩对他的评价一定两样。但你是皇帝,作为皇帝的你,干的都是什么破事儿啊,需要你干这些事儿吗?你一头扑进去干了这些事儿,天下的老百姓却遭老鼻子殃了,你梁武帝算个什么狗屁功德呢,用天下的遭殃作为代价,干出来一个有漏之因的功德,倒是让自己成了一个狗皇帝。回头看看孟子怎么评价尧的,一对比就知道梁武帝这事儿干得真糊涂。孟子说,尧不干具体工作,“垂拱而治”,他一心扑在寻访人才的事情上,最终发现舜,考察舜,锻炼舜,启用舜。孟子说,你以为天下得人是简单的事吗?那是你的脑袋简单了,而不是真简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天下得人。
二.濯,朝向哪个方向的?
孟子说,能超越情绪层次,进入头脑层次的,就会停止抱怨,闭上嘴巴,去学习免于耻辱的方法。如果不去学习掌握免耻的方法,就跟用手去握热物,却不知先用水冲洒降温一样愚蠢。请问,很热的东西,直接握上去,握得住吗?握不住不得撒手吗?徒劳无功。
《大雅·桑柔》上说:"谁能执热,逝不以濯?",逝是助词,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押韵,没有意义和内涵,就是为了让语言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工具。
这是孟子举例说明立国者必以仁自强,然后可以服人。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战国时期的各国诸侯,跟天下的乌鸦一样,一般黑。比如说齐宣王,有志于统一中国,却只知道一味地兴兵构怨;魏国梁惠王发誓要为先人雪耻,却只知道一味地糜烂其民。孟子统统都用仁政教他们,却没有一个能用的。孟子用这节论述,警示当时的政治家。
濯,是浇水。意思是冲水,用以降温。
最需要浇的是心火。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