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孩子的教育开始接触心理学知识,一学就上了瘾,一发而不可收拾,从2014年10月份一直学到现在,越学越喜欢。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学心理的知识呢?我发现我从小就对思想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小时候我特别爱问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当母亲回答不上我的问题时,就说我“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个没完没了”。上学后和同学们在一起谈话,我也经常问问题。我的同学经常被我问笑了,问她笑什么?她搞不明白我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当然我也不明白她怎么就认为我问的问题不该问呢?现在老公也经常觉得我怎么这么多问题呢?其实老公给我讲发生的一些事件时,我问的有疑点的地方他也回答不了,事后证明我的疑点果真会有后续答案。
今天李克富老师来上课,我也不断的问问题。后来我察觉,我问的问题与老师讲的内容不在一个频道上。比如,老师讲让人有轻微的内疚感是控制他人的唯一方式,我就想有的家长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很不舒服,根据马斯洛理论引导他人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功的需要,让他人产生感恩的心等,都能激发他人内在的动力产生控制。后来我反思这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内疚是情绪,需要是动机,感恩是认知,属于不同的范畴,不在一个频道上。
课堂上,同学对我问的问题做出理解说明,她举例说就像老师在讲小九九,我却问他为什么1+1=2,不是一个频道上的事情。我有了点明白,我总想找例外,思路迅速转到别的地方去了,不断灵光闪现冒出问题,让人感觉很奇怪。
这也说明我爱思考,思维就需要思考。
我还特别喜欢看名言警句。从上初中起我就搜集很多名人名言记到本子上,经常翻看激励自己的志气。我喜欢有思想的话语,比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小不忍则乱大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我喜欢有思想的话语。
我还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上高中时我看了一本《蔡锷传》,我发现原来还有那样思想的人,然后我就喜欢上了名人传记。上大学时,到图书馆来借书,只要看到有名人传记,比如《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我都借来看了,我看《三国演义》也特别上瘾。我非常佩服这些有作为的人,我希望我也像他们一样勇敢、有智慧、有力量、有胆识、有思想。我对明星不感兴趣、知道的很少,我不知道哪个歌唱家、哪个演员是谁?因为我不觉得他们有思想,没有值得了解的地方,可我对有思想的名人特别感兴趣,这也源于我喜欢有思想的原因吧。
和同学朋友在一起聊天时,我更愿意和他们交流思想,谈论观点,我对别人详细的讲述事件不感兴趣,也没有耐心听,我更注重故事情节结果。如果对方向我讲述他的观点,尤其是他新奇的观点,会吸引我的注意力。我第一次见我老公就是被他的有思想所吸引。我也经常关注学习别人的优点,我希望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从我的这些特点看来,我之所以一接触上心理学知识就迷上了,可能源于我从小就对思想的东西感兴趣,崇尚有思想的人。虽然学心理学知识的时间短,但我对思维方面的兴趣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