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士,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 为了一次重要的报告,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却很难获得评委的好评;
◆ 到年底写年度总结报告时,不知道从哪里切入,抓不住重点;
◆ 在关乎升迁的竞聘演说中,虽然自己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是中途频频被评委打断,导致时间被耗光,升迁也无望。
......
上述所说的问题,都是源于我们的思路不清晰。用一句来说,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没有说,而是我说了你却不明白”。
因此,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金字塔思维,从而做到“想清楚、道明白”。想清楚,在写作和演说中的思路要想清楚;道明白,就是让读者和听众能够很好的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
那么,什么金字塔思维呢?
- 01 - 金 字 塔 思 维 是 什 么
从形象来看,金字塔思维的结构有点像组织结构图,而组织结构很类似金字塔建筑,从方向上来看,主要包括纵向、横向这两个方向;在组织结构中有一个帽子,叫序言。
因此,金字塔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序言、纵向、横向。
作家冯唐曾经用一句话来解说金字塔思维,他说,金字塔思维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 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从冯唐的解说中可以知道,很多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主要的论点,而这个论点可能会被底下的一些论据支撑,这种类似树形的结构图就叫金字塔。
简单来讲,金字塔最主要就是说明部分和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底下的是部分,往上走是总体,它们之间是解释当中的一种根本的逻辑关系。
我在广西出差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中国电信打出的一个广告横幅,上面只有三句话“宽带用电信,花费不用交,电视不收钱”。
用刚才冯唐所讲的金字塔思维来分析的话,这个广告语的观点是“宽带用电信”,论据就是”话费不用交,电视不收钱”。所以,简单的横幅广告语里也可以包含最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 02 - 金 字 塔 思 维 知 多 少
有一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原理指的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规律。之所以把金字塔思维称为“金字塔原理”, 是因为有一句话叫“大脑其实是偏爱结构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话,我举个例子。
王府井集团在他们的内部网站有一篇报道文章,主要是讲在父亲节这天,王府井在各个地区的店主都主打亲情牌,增强用户的家庭体验,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浓浓的亲情。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已经把基本的结构梳理出来了。可能有些人在看到这个案例后,会不由自主地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二次分类。
因为第一个地区是包头王府井,最后一个地区是鄂尔多斯王府井,大家就会觉得这两个地区都属于内蒙古;而中间的北京大兴王府井和北京百货大楼属于同一个地理位置。所以,大家可能就会在大脑里潜意识就把它们按照地理位置进行二次归类。
实际上,大家在平时可能也会有类似的体会。比如,听别人讲述的内容中并没有相关的特别结构,但你去领会内容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一些关键逻辑并尝试进行结构化组合,形成大脑中的金字塔图。
所以,金字塔原理源于大脑偏爱结构。
作为职场人士,可能会更关注金字塔思维的落地和运用。金字塔思维在职场中有三大运用:
◆ 第一,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怎么搭建思路;
◆ 第二,工作当中的写作、ppt制作等工作,都可以运用金字塔思维来进行构造;
◆ 第三,运用金字塔思维进行表达、呈现。
在实际的工作状况中,大家通常都会接收到任务,这些任务就等于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首先要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构建完思路以后,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主框架,然后就要撰写相关的文档,有可能是word、ppt等形式。还有可能会有相关人员要求你把思路讲出来,这就牵扯到表达和呈现。
所以,我们通常是按照实际工作中组织的先后次序来构建金字塔思维。也就是,先解决问题,再写作,最后呈现。
我们刚才说金字塔思维包括纵向、横向两个方向,实际上这两个方向各有两个特征,
纵向:结论先行,上下对应;
横向:分类清楚,排序逻辑。
我给大家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从案例中来理解这几个特征。
上图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图,对应金字塔纵向思维的“结论先行”,塔尖填写的内容是“人和事导致项目延期了”。一般而言,我们不会这么写,通常会说“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目延期”。但是在金字塔结构中,结论一定要出现在开头。
开头的下面一层对应金字塔结构纵向思维的“上下对应”,填写的内容是“能力准备度不足”和“项目本身要求高”,这两个方面就构成了“人和事”。也就是说“能力准备不足”针对的是“人”;“项目本身的要求高”针对的是“事”。这两个内容就正好和开头想呼应。
而且,总体和部分也是相对的,比如开头下一层的总体是“能力准备度不足”,再往下一层就是部分,包括“项目运作能力欠缺”和“专业能力弱”;右侧的相对总体是“项目本身的要求高”,构成部分是“任务重”以及“时间紧。”
从金字塔结构的横向思维来看,对应“分类清楚”,第一个横向填的内容是“能力准备不足”和”项目本身需求高“,这两者之所以能够分离,是因为它们的范畴分别是针对“人”和“事”是属于人的范畴,另一个是事的范畴,即分类清楚。
对应金字塔横向思维的“排序逻辑”,“能力准备度不足”又可以分为“项目运作能力欠缺”和“专业能力弱”这两项。“而且,项目运作能力方面主要是项目经理的能力弱,专业能力方面主要是项目成员的专业能力弱。所以,把项目能力排在前、专业能力排在后,就体现出了主要和次要的逻辑顺序。
因为我们平时都是先说事情,再说结论。所以,有人可能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要结论先行?
我举个去年在微信上看到的例子,来说明。
看到案例中这九句话,有人可能会说“山东妹子旺夫”,也有人会说“从古至今,中国的政治人物就喜欢娶山东妹子”,甚至还会有人说“山东妹子自古就爱傍中国政治高官”。
因此,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却有很大差距,甚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
为了避免出现误导,就要“结论先行”。而且在职场上,大家的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听汇报的人大多数是管理层,所以汇报的时候尽量开门见山、提高效率。
如果把金字塔思维进行高度概括的话,用“讲理、利他”这四个字就可以折射出金字塔思维最基本的原则。
怎么映射呢?就是要记住刚才说的,金字塔思维一共有四个特点,纵向是“结论先行、上下对应”;横向是“分类清楚、排序逻辑”。
在刚才的案例中,因为对方时间少、任务紧,所以要结论先行、开门见山,这是为对方考虑;把类别区分清楚,可以减少对方思考结构分类所耗费的精力,这也是为对方考虑。
“排序逻辑”是把对方最想听的、对方认为重要的先讲,把对方不想听的、对方认为不重要的后讲;“上下对应”,就是下层的内容足以支撑上层的内容。
所以,我刚才所讲的金字塔思维可以总结为“金字塔思维的1234”:
一大原理,就是大脑偏爱结构。
两大原则,就是讲理、利他。
三大应用,就是解决问题、写作、呈现,这是先后的时间顺序。
四个基本特点,就是纵向“结论先行,上下对应”;横向“分类清楚,排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