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能言善道的人,在人群中间总是默默地存在着,他人的旁征博引和各种说学逗唱,有的时候更衬托得自己拙于言辞。偏偏是个不自信的人,于是慌了心神,或者应和,或者凑合,总归叽叽喳喳一两句,想提醒别人更想提醒自己存在感。可笑的是,往往那一两句硬挤出来的话语,在事后回想起来的时候总是让人后悔不迭,既无内容也无技巧,赤裸裸为博一个发言,博一个旁人的注意,所以免不了生硬。《影响力方程式》里说,什么频率是更新内容的最佳?答案是当你有灵感有观点想要分享的时候。换到说话这个场景,这个规律仍然适用:什么时候开口最好?有见解有需要的时候最好。这是群处时守住嘴。
独处时为什么要守住心?一直不得要领。想起来不久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细数了历史上数位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的生活作息,发现一个共同点:散步都是生活中雷打不动的组成部分。当然我不能臆想这些大家总是被人簇拥着走上安静的小道去散步,总归大多数时候是在一个人徜徉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而往往各种灵感也在独处的时候来敲门,或许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传世名作都是在这样宁谧的独处中诞生的,在这些伟大的人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中迸发。现在社会随着信息的爆炸和娱乐产业的兴起,人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几乎没有独处的时间,思想被各种各样的观念、刺激所占据,很少有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人们迷失在一片五光十色的幻影当中,满足于各种欲望的达成,没有思考的时间,阅读经典变成一种越来越小众的行为,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趋向于片面化和碎片化。然而,不了解自己何谈了解世界,不了解世界何谈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和世界又怎么有明确的方向去完善自己的生命呢?因此,守住自己的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不要被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诱惑,而丢失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