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染子曦 图/源自网络
有一种孤独是
极力挣脱随波逐流的自己,
尝试做一些不合群的举动
一开始总是会被人误解,
经过这样的孤独,
才有真正与人不一样的底气
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不知道自己走去哪了。说是路痴也好,迷茫也罢,谁的青春不迷茫呢。这时候就会莫名烦躁、焦虑、不安……
然后,每次让自己平静下来只有一个办法——看书。看书能够让我忘记其他的存在,排除一切的干扰,只为寻求内心的平静。刘同说:“只有回归平静,甘于寂寞,不怕枯燥,才能重新听回自己的心跳声。保持自在安宁是破除任何困局的最大武器。”所以,看书是一个寻求内心平静,找回自我的方式。从刚开始喜欢看书到现在,已经习惯了。也可以说,它不仅是我的习惯,更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一段时间不看书,就会浑身不自在,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好书是值得看多遍的。嗯,我总是这样说。
我喜欢这种感觉——即使已经知道了故事情节,已经知道了作者接下去会说什么,还是忍不住看了又看。就好像很喜欢一部电影,你会忍不住看好几遍,哪怕台词你全都记住了,画面也已存在于你深深的脑海里……
我不只喜欢阅读,更爱收藏。因为喜欢的书,每次看都会有相同的感动,每次看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刚开始,我并不喜欢刘同,特别是刚看【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时候。总觉得这男人忒矫情,三十几岁的老男人了,还整天动不动就哭。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这个“矫情”男了。张嘉佳说: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说别人的小清新是矫情。前几天看他的睡前故事看到这句,突然就想起了刘同。于是,我又重新看了一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真的,越看越发现,矫情的背后,实在是有太多太多值得站起来为他拍手叫好的地方。他可以在大家都反对的情况下,坚持做自己;他可以在不被理解、不被包容的深夜里,默默承受孤独,只为实现自己心里那个小小的梦想。怪不得每次他都会被小温暖感动呢。他经历了太多大家未曾经历过或者说未能真正感同身受的孤独。所谓真正的“感同身受”,并不是说你理解他的感受、想法,而是你真真正正经历过,那才叫感同身受啊。所以,一般我都不会用“感同身受”发表对某件事的看法,而是“我懂”,“我明白”。
在我们这个年纪,其实有时是很可怕的。因为你一旦表现出一点不合群,你就会被排斥、被孤立。于是,总有一些人忍受不了孤独,受不了被排斥,选择了“合群”。但值得庆幸的是,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依旧坚持“不合群”,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自己。李尚龙说过:“无论如何,那些有点小成就的人儿,都不合群,就算表面合群,他们的内心,也总有自己的一片世界,他们喜欢静静地思考,并且一直向理想迈进。”
其实,努力的人从来没有孤独过。
或许你会说,孤独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我想问:“真的吗?真的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吗?如果是,那请问:你经历了吗?”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经历或体会过孤独。因为,一旦觉得孤独,你就会惊慌失措,然后赶紧找人陪。所以,你根本就没有真正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书中有一段话:“有一种孤独是:极力挣脱随波逐流的自己,尝试做一些不合群的举动。一开始总会被人误解,经过这样的孤独,才有真正与别人不一样的底气。”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一段,觉得很有感触,好像说的就是自己一般。可能在别人看来,我这种人的确是“不合群”。当大家忙着各种聚会的时候,我选择看书丰富自己;当大家的选修课都挑容易过的时候,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哪怕很有挑战性。所以,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称之为“感同身受”。每当觉得自己被堵得很难受的时候,看看这段话,就会有了动力。没错,这都是长大必经的阶段嘛。长大、长大,长大不就是和以前的自己不一样,有变化了么。
秋微说她很喜欢内心丰富然而心性单纯的人。嗯,刘同就是这样的人。她揭开了孤独的谜底:“真正的投入是孤独的,真正的爱是孤独的。”其实,当你用心投入到你喜欢的事物时,你会觉得,孤独什么的,都是小case啦。你都能这么用心、抛开一切外界干扰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了,你还会惧怕孤独么。就算会,那也是开心的孤独、享受的孤独吧。没错,要学会享受孤独。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成长呢?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慢慢学会享受孤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