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oS攻击全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网络攻击中非常常见的攻击方式。在进行攻击的时候,这种方式可以对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进行攻击,进行攻击的时候主要是对攻击的目标发送超过其处理能力的数据包,使攻击目标出现瘫痪的情况,不能提供正常的服务。
DDoS常见攻击方式
常见的DDoS攻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攻击网络带宽资源、攻击系统资源和攻击应用资源。具体细分攻击方式详见下面三张图。
DDoS攻击原理
DDoS攻击有许多不同的攻击方式,而不同的攻击方式原理也不尽相同。下面列出常见DDoS攻击方式的原理。
ICMP Flood:通过对目标系统发送海量数据包,就可以令目标主机瘫痪,如果大量发送就成了洪水攻击。
UDP Flood:攻击者通常发送大量伪造源IP地址的小UDP包,100kbps的就能 将线路上的骨干设备例如防火墙打瘫,造成整个网段的瘫痪。
ACK Flood: 目前ACKFlood并没有成为攻击的主流,而通常是与其他攻击方式组合在一起使用。
NTP Flood:攻击者使用特殊的数据包,也就是IP地址指向作为反射器的服务器,源IP地址被伪造成攻击目标的IP,这样一来可能只需要1Mbps的上传带宽欺骗NTP服务器,就可给目标服务器带来几百上千Mbps的攻击流量。
SYN Flood:一种利用TCP协议缺陷,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从而使得被攻击方资源耗尽的攻击方式。
CC 攻击:由于CC攻击成本低、威力大据调查目前80%的DDoS攻击都是CC攻击。CC攻击是借助代理服务器生成指向目标系统的合法请求,实现伪装和DDoS。这种攻击技术性含量高,见不到真实源IP,见不到特别大的异常流量,但服务器就是无法进行正常连接。
DNS Query Flood:DNSQueryFlood采用的方法是操纵大量傀儡机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域名解析请求。解析过程给服务器带来很大的负载,每秒钟域名解析请求超过一定的数量就会造成DNS服务器解析域名超时。
DDoS攻击现在趋势
第一,攻击类型更加多样与复杂。容量耗尽型攻击:例如TCP耗尽,应用层攻击,以及结合多种策略与手段的多向量攻击,这些攻击现在往往针对的是服务器或网站的薄弱环节,例如针对下载、表单等区域,攻击流量与用户流量混杂在一起,因此企业也更难区分并缓解恶意流量。仅在国内的攻击,上T的峰值已不罕见。这意味着攻击者采取更少次数,但更复杂更智能的攻击就可以给企业带来重创。
第二,在近几年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新型的攻击手法如放大反射攻击开始逐渐活跃。反射放大攻击是一种具有巨大攻击力的DDoS攻击方式。攻击者只需要付出少量的代价,即可对需要攻击的目标产生巨大的流量,对网络带宽资源(网络层)、连接资源(传输层) 和计算机资源(应用层)造成巨大的压力。
2016年美国Dyn公司的DNS服务器遭受DDoS攻击,导致美国大范围断网。事后的攻击流量分析显示,DNS反射放大攻击与SYN洪水攻击是作为本次造成美国断网的拒绝服务攻击的主力。由于反射放大攻击危害大,成本低,溯源难,被黑色产业从业者所喜爱。
除此之外还有攻击系统资源和攻击应用资源的攻击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攻击者,喜欢发起混合攻击,上下开工,打得受害企业措手不及,这样使传统的抗DDoS攻击思想开始变得越来越无用。
如何正确防御DDoS攻击?
传统的防御思想都是单一的,如增加带宽,买ADS设备,买DDoS防火墙,用云端和本地代替等等。有一些方法确实可以缓解,但是对企业来说,在攻击越来越复杂的当下做好全面防护难度很大。
这时候,企业往往需要第三方的抗DDoS服务商来提供安全支持。作为企业在选购抗DDoS业务时,必须要考察以下几点:
1.有多少节点?
2.机房最大能抗多少流量峰值?
3.机房数量以及稳定性?
4.支持测试么?
5.价格是否合适?
6.是否可以实时展示,并有效通知?
7.遭受攻击或者不稳定影响业务时,是否可以支持排查问题?
安全服务商该如何选择?
目前最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几个网络安全服务商有阿里云、腾讯云、知道创宇等。下面简单罗列出各自DDoS防御服务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
阿里云:基本上可以防护各种DDoS攻击,并可以根据用户的流量大小自动调整防御策略,支持BGP和CDN两种引流,并在防御应用层DDOS上有很大优势,最大防护能力达到T级。
腾讯云:腾讯基于自身能力在游戏和社交产品的防御上独具优势,采用BGP防护带宽,单IP对接多线路,线路可靠且覆盖面广。
知道创宇:同样能对互联网上各种类型的DDoS攻击进行防护,并且有海外CN2专线,对海外业务友好,延时很低。他们的产品在防CC攻击上有明显优势,最大防护达4T。有免费试用和低价的抗D套餐,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
绿盟云:背靠绿盟多年硬件防护能力,基于CPE设备/软件结合云端服务的混合抗D方案,绿盟当前在大客户有广泛的ADS及抗D模块设备如WAF的部署,可以很容易感知业务异常,方便和云端联动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