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流着泪,嘴上却还笑着说:没事。
下午时候,朋友圈里有个朋友发了一条状态,“电话那头温柔的说:你怎么啦。眼泪噗噔噗噔往下掉。心里回答她:妈,我难受。嘴上却说:妈,没事,我想你了。”
像所有可以设想到的情景一样,明明心里已经难过到流泪,嘴上却还说着:没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谎言在父母子女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默契,彼此相互隐瞒着那些可以自己独自去承担的东西。因为他们都希望,不在身边的自己,可以为远方的彼此减少一丝牵挂和惦念。
记得接到电话的那天,是周四,明媚的阳光照进办公室,铺满整个地面,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一个电话便改变了所有。
赶往的路上,设想了所有可以想到的情景,希望可以像硬币一样有正反两面,可是不详的预感就像台风吹过的海面,惊涛骇浪的拍向你,一下子就把你拍到,连反抗的余地也没有。
然而现实往往总是喜欢跟我们开玩笑啊,当看到所有人都在的时候,就明白了所有。大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说,这个手术做与不做还是得你们来做决定。就在那一刻,突然觉得长大这件事,原来只是一瞬间的事,不由分说,就被推到了生活的跟前。
如今,距离离别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回想,一切都还恍如昨日。那些不堪回首、不愿回忆的情景,依然是没有办法倾诉的秘密。愈发模糊的是那时无法言喻的心情,而愈发清晰的是日益增长的思念。
以前拼命往外跑,如今只想早回家
记得听一个人住第三年,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去年的新年,我还在抱怨着这是人生中第一顿一个人吃的年夜饭,到了今年过新年的时候,则暗自盼望着所有的饭局快点结束,终于可以有一天的时间走路去菜市场,做顿一个人的晚饭。”
以前拼命往外跑,如今只需早回家。
记得刚毕业的那一年,自主赚钱的成就感充斥着自己,感觉仿佛自己掌控了这个世界。赚的不多,却也感觉想吃就吃,想买就买。
工地上的物质、精神都是匮乏的,包括女生也是。所以每天晚上,三两相伴,或骑车,或开车奔向曾经属于自己的殿堂——大学校园。那个时候所能承担起的吃喝玩乐,大学及周边都有,所以也就慢慢成了那里的熟客。更有甚者,同事自己一个人跑到大学附近,点上一桌烧烤、一盘小龙虾、两瓶啤酒,吃一个人的晚餐。那个时候,觉得那才是惬意的,哪怕吃的是板面、烤面筋。
然而,渐渐地,身边的人开始慢慢的成家立业,家慢慢成了下班后的第一站港湾。
然后,聚场开始慢慢的淡出了自己的生活,直到不再想念,家成了下班的后唯一港湾。
不管是应酬,还是朋友聚会,都暗自盼望着快点结束。哪怕回到家也只不过是简单的煮一碗面,咸菜、大葱就着,却也感觉十分满足。吃完饭,捯饬着煮两锅奶茶,一锅冷藏,一锅倒进杯中置于床边。寻一本书,窝在床头,一切都安静而又知足。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初二学生写的一篇《愿你》火遍了大江南北,一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更是引起了老少皆宜的共鸣。
成长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成长让我们知道了,肩膀可以承担的重量;成长让我们知道了,内心可以忍受的苦难;成长让我们知道了,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快快长大,是这辈子最傻的念头。
成长是一个单向运行的程序题,菱形框里满是选择,只是少了可以返回的条件。
成长如同登山,过程是艰难的,然而一路的风景,以及沿途的相互扶持、帮助还有最后山顶的一揽众山小,给予了这个过程最美好的期盼与希望。
愿你有盔甲,也有软肋。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
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喜欢。
愿所有的成长,都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