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
作者:陈序
上海和北京平级,前者是经济中心,后者则为政治中心。
在上海的市中心,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一个个连成片的商圈。
同样的情况在北京要离市中心3公里外才能看到,四九城的最中间儿,当仁不让就是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
从地位的微小差异,就足以看出城市之间的天差地别。
到了上海也逃不了做地铁的命运,还是要挤早高峰的一号线。
这边的一号线,走的是条“仕途”,是条我看不太懂的路线。
北京的一号线就简单多了,顺着长安街把北京切分成南北两片儿。
上学离不开地铁,放假也没跑儿,看来啊哥们这学生时代和地铁是杠上了。
在上海做了也有多多少少几十次地铁,总觉得和北京的地铁看似相同,却有在细微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
直到今天才意识到,上海地铁里,乘坐人群单一了许多。
在北京地铁,您可以看到拎着行李的赶路人,带着小孩来旅行的老人家,以及左右手各一个袋子的农民工。
地铁里也可以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方言。
这边儿一句四川话那边一句河南话,让你想维护正义都无从下手。
香水和韭菜盒子的味道,同时弥漫在空气中,一口香一口臭,倒是均衡。
更有甚者,脱了鞋直接躺在座位下的空档里安然入睡,仿佛晃晃悠悠的地铁和满车厢的人不存在一样。
上海地铁就没这些麻烦。
每个车厢,基本上只有一种语言:上海话。
我听不懂,但也不觉得刺耳,毕竟同吴侬软语处在同一地区,听起来还OK。
农民工等劳动人民在地铁里也很难遇见,笼统地说,大概就是北京地铁里的人,从素质方面来说比上海地铁更为参差不齐。
北京人口少于上海,而面积又是上海的2.6倍,可无论地上地下交通,都感觉比上海拥挤。
这大概就是人口素质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咯?
但若是这么说,还有一点我想不通。
北京和上海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地下交通工具地铁的安全保障自是不必多说,每站都会设有专人专机负责安检。
当我第一次做上海地铁,走到安检机前,习惯性摘下包放进去。
此时,我似乎成了异类。
三个安检员惊诧的看着我。
来来往往的人群没有停下,把我和我的包直接推进了站。
经过多次观察,才发现,上海地铁,没人安检的呀。
上至还尚有力气做地铁的老人,下至摇摇晃晃走路不稳的孩子,都视安检机为无物。
对此真的很懵。
现象就这么个现象,答案暂时没有。
过两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