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用沙勾画坛城,只专注于当下的一刻,意在复原生命之道,佛之菩提。现代博物学家David George Haskell用一年的时间观察一块一米见方的森林。抛开之前所受的教育,打开所有感官,从中寻找五感的细节,着重于还原真实的森林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
同时把20个商标和20个动植物照片放在人们面前,认出商标数一般大于动植物。然而,人类终究是具有丰富生态学背景和演化语境的灵长类动物。在人类世的早期,何以消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Haskell的坛城为我们提供了灵感。
坛城里的生物遵循着古老的方式,井然有序展开繁复的合作与竞争之网,牵动一个点,影响会像涟漪一般扩散出去。由于体型巨大且生活在陆地上,人类只能常常互动的只是恰巧处于同一个生态维度的生态圈,而常常误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实际上,这个维度里只有极少数奇怪异常的动物。
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一刻不停地上演巧夺天工的合作与竞争。苔藓施展它的储水之道,结构精巧,远非人们认为的原始植物。春季短生植物争分夺秒,赶在大树成荫之前,吸取阳光,完成生命周期。无肺蝾螈舍弃肺部用皮肤呼吸与进化之手做了交易。人类的消炎药如何使秃鹫减少,又导致印度野狗增加、狂犬病肆虐,而该消炎药印度禁用后,现在又被引入非洲。枫树、核桃树的种子依据不同种类的风,进化出千奇百怪的风行方式。鸟类绝佳的四色视力把毛虫塑造成了视觉艺术,吸引同样是视觉主导的人类。在土壤之下,植物的根与真菌结合(mycorrhiza),形成庞大的地下植物社交网络(wood wide web),支持了成千上万个小生命。
Haskell在最后两章提示我们,由于附加于我们身上的教育与科学方法,以及由此而生的自大而冷漠的心,导致我们将科学适用的有限范围混同于真实世界的范围,把森林和动物变成图表和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他们与我们同样富于情感,同样是生命。
他邀请我们不带任何期待,以冥想的方式将心带到当下,观察身边的一个个坛城,我们或许得窥真实的世界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