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不出东西来的时候,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我没做有效的输入?是不是思维又偷懒了,没做主动的思考?
那什么是有效的输入?什么是主动的思考?
3个概念 + 2个思维 + 1个方法 +1 个行动 来一起梳理下。。。
3个概念
大脑的操作系统是否牛逼,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概念,当脑袋中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时,那你日常的行为模式,肯定是有效的。
而当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会倾向于不去想、不去做那件事。
比如说“上火”这个概念,在欧美国家是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他们也就不会知道上火的原因有哪些,更不会在生活中如何有意避免上火,他们顶多知道有个叫“发炎”的东西。
所以,我有个习惯,总是会花大精力去把概念吃透,然后运用的生活工作当中。效果也是很明显
01总结:
总结是对一个阶段的工作或某个事件的回顾、梳理、描述,然后做出指导性的结论。
它的重点是梳理和回顾,它没有固定的结构,完全依照个人的经验、主观的判断来描述。
比如很多发言,都在最后会做一个总结。把上面发言内容做下梳理、精简,提炼出结论,但并没有
02反思:
反思是指,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结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或者说重温思考过去的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成甲的反思日记:
“昨天我做的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重来,我会有哪些改进?每天坚持按照这个标准,对照我的行为来进行自我反思!
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很积极,但是往往停留在自己想要积极的事情上面,而对于一些自己意识不太认可,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第一反应却是自己应该如何反驳,而不是如何积极面对。”
反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我的印象笔记,会有专门的每日反思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经常回过头来重温,还原当时的情绪、情景、决策逻辑,更好的促进我们的认知连接。
所以,我们从反思中,能够发现认知错误、巩固既有认知、促进认知连接,加深认知深度。
那反思什么,以及如何反思?
反思可以是任何事,自己的一句话,一个想法,一个动作,都可以拿来进行深度思考反思总结。
5W2H 自我问答的方式去回顾,流程如下:
- 经过When:事情的来龙去脉
- 问题What:这件事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
- 原因Why: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 行动How:接下来我要注意什么?应该怎样调整我们的行为,以至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 认知How Much:即“认知成本”:我花了怎样的代价才明白了这个认知。代价不能白花,通过这件事,蕴含了怎样的认知深度?是否可以迁移?
03复盘
复盘的本质:从过去的经验获得启发、见解,提升自己的认知系统,从而提升个人有效行动力。
从《复盘+》学到:
对复盘的几个误解:
- 对他人不能复盘,复盘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对他人,只能说是案列研究,拆解。
- 事件评估不是复盘。复盘是对成功、失败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学到经验和教训。
2种思维
海绵式思维
单纯的获取知识或信息,不加思考、全盘接受,称之为海绵式思维。就像一块海绵,放在水里,不断吸收水分。
它的缺点,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如果只会无差别吸收,那只会严重浪费大脑资源。大脑是CPU,而非内存。是用来思考,而非存储知识信息。
淘金式思维
有着一定的态度,对信息、知识进行筛选、取舍,即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汲取。
过滤掉的就是金子,为自己所用的。
所以,我们在淘金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主动提问,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
思维又多深,才能决定你走多远。。。。
1个方法
拆解
拆解,是指:拆开分解。 把一个复杂的,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简单的部分。
拆解后就完事了吗? 并不是,我们需要对一个个小部分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
首先要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第二步进行拆解、越细分越好,第三方探索各个细分部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可替换性,第四步,寻求新部分,进行重构,形成新的方案
人人都需要有拆解的能力,拆解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方法。
1个行动
最近对我的定位重新梳理了下,需要做些调整
深挖内在的需求 动力,不断优化定位 = 擅长 + 热爱 + 市场 +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