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其人〉石墨老人
妈祖、天后,在历史上还真有其人,是北宋时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个渔家女,叫林默,生下来一个月不啼哭,取名默。林默不婚嫁,苦学医术,为百姓治病,扶贪济困,救助乡里,水性极好,常救助出海遇难的船只,28岁时,因水上救助遇难。乡里立祠纪念,这时。是作为乡贤,有德行的人来供奉祭祀的,还属于儒家理念。这是北宋年间的事儿。
过了100多年,到了南宋,这林默就逐渐由人变成了神,受皇帝册封后,成了道教神仙。南宋高宗时,册封林默为“夫人”,之后地位越来越高,而且逐步成为道教的一位主神,各地纷纷建立天后宫、妈祖庙。到了清代,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与黄帝、孔子一起,成为三位全国祭祀对象,举国各地各级官员要春秋两次祭祀,北到天津,南到福建湄州,有十五个敕建天后宫或妈祖庙,这样,在政府层面上,天后与黄帝、孔子地位一样高,而且天后是神仙。所以我们看到天津天后官是欶建,皇帝意旨,建筑形制规格高于孔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小小渔家女,成了道教的神仙,受万民信仰,朝庭推崇,说明道教文化接地气儿,来自民间,源于生活,表达了基层群众的意愿,没有脱离民众,不是一味地神秘莫测、高高在上。道教神仙大都来自生活,是真实的人,因为道教看来,人神是相通的,人神合一。我们想象不到,一些普通老百姓,有了好的德行,受到百姓敬仰,就可能成为神仙。在天后官主殿旁的配殿里,我们看到了民间老太太、挑水大哥,都成了供奉的神,这道教里的神,原本就是人,甚至普通人。
天后宫配殿供奉的王三奶奶、白老太太和挑水大哥。
道教还有极强的包容性,能与儒教、佛教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天后宫最后一个殿里,是儒家供奉的祠堂,里面供奉的是天后林默的父亲、母亲,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以儒家祠堂的形式出现。在主殿后面的抱厦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据说在东南亚有些国家,把天后看作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把道教和佛教结合得更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