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小时候的味觉不可信,长大了是会变的。
从小爱吃米饭,顿顿吃也吃不够,加上年少体胖,就着菜一次能吃两大碗。
特别是西红柿蛋拌饭,四个西红柿,四个鸡蛋,锅中倒油,鸡蛋炒至半生盛出,放在小碗里备用。
西红柿去蒂切块,入锅炒烂,加水,大火至西红柿看不到形,汤汁减少变稠。
倒入鸡蛋,等1-2分钟,撒盐加半勺糖,翻一番,关火。
浇在米饭上,味道酸咸香甜,鸡蛋软嫩可口,一次能吃冒尖三大碗饭。
好的米饭,就算没有菜就那么干嚼,也能吃一整碗。
2.
中学时开始爱吃面条,与多数人不同,相比沥水的干面条,反而更衷爱涨发了的烂面条。
自己做面条先在锅中倒油,大量干葱切碎,伴着肥五花爆香,葱有点焦最好。
葱油留着,直接在锅中加水,烧开。
揪出一大撮挂面条,直接扔锅里。
衬着功夫,嗒嗒嗒,切上一堆黄瓜片,萝卜丝和刚刚的五花腩往锅里一扔就行。
等开锅盖上锅盖焖个十来分钟,揭盖满满一大锅,喷香扑鼻,就这么简单。
就算是因为工作忙吃泡面,别人等2分钟,我要等最少5分钟,看着一小碗慢慢泡成一大坨,莫名的感足感,可能来自米饭情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米饭和面条感情就像是少年的初恋,慢慢地将青涩又美好味道伴着回忆埋在了心底。
现在虽然很少吃,但偶尔吃起,还是会想起那些无知快乐日子。
3.
记不得是何时,馒头成了主食,也许是大学?依稀记得第一次吃馒头是因为没有米饭了,也是那一次感觉到,原来馒头那么甜。
馒头是一种独特的主食,相比面条和米饭,馒头的口感更复杂,重变化。
刚出锅时,色奶白透着黄,表皮光滑,灯光下反着柔光。捏起来软绵绵,似一个大乳房。如果吃的馒头特别白,可要小心了,可能是加了漂白粉。
填一大口,满嘴蓬松,婴儿般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袭来,但是太松软也不好。慢慢地咬下去,柔中透着劲儿,像是太极推手。
记得以前在在朋友家中吃过一次馒头,吃起来特别劲道弹牙,记忆深刻。遂死缠烂打问之,原来是用发酵好的面配上未发酵的面混着做,在发好的面团上撒上干面,使劲揉搓,重复多次。
具体比例忘了,凭着感觉,像是比发酵面团的量少。
经验的事儿,多试几次,总会成功。
好馒头富有层次的口感是其他面食很难具备的。
细细咀嚼,口中从绵软渗透着丝丝甜味儿,更是馒头独有的气质。甜味非白糖,而是口腔的唾液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如果太甜,定是为了好吃加了白糖。
就像人生,平淡中渗着甜味儿,糖吃多了,反而是会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