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读一首杜甫的《蜀相》,当念到最末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儿子突然问“妈妈,为何文章尤其诗词多是最后结尾写得最好?”我被他问得略微一怔,然后拿起课本与他细细讨论起来,果然找到很多佐证:
李商隐的“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朱熹《劝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呀,一连几篇莫不如此,开头不动声色地铺陈,到了最后收笔处突然提高意境,犹如画龙点睛般大放异彩!
我反问儿子“你觉得这样安排好吗”,儿子点点头:“有点像吃东西,越吃越好吃,到最后都放不下了,过后还回味无穷。” “对啊”我笑着说“你看,你每次喝药以后我们会给你准备一颗牛奶糖,鲜甜的滋味让你甚至忘却了之前的苦涩。如果反过来做会怎样呢?”“哦,那一定难以下咽,我会吐出来!”儿子迫不及待地回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论评判文章还是考察人心,最后的表现常能盖棺定论——好开头坏结局为虎头蛇尾,功亏一篑;好开头好结局是一如既往,善始善终;坏开头坏结局即一无是处,一败涂地;坏开头好结局为浪子回头,大器晚成。无论哪一种,结局才是定成败的关键。
短暂的人生也如同行文,可以有万千风格,但都只有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文章写错了可以删除、回车重新来过;人生出了问题却很难恢复到原点,遗恨无穷。很多人华丽开场却不能坚守初心,最后惨淡收尾,晚节不保。年轻时吃苦是历练,年老时受罪才是真正的悲惨,因为已经极少有翻盘的机会……
“妈妈”儿子一声叫唤把我拉出冥思,“你看,我又找出一首: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嗯,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也要把最好的放在最后,趁着年少好好学习,坚持不懈、不为境转,谢幕时才能留给世界一场精彩的压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