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一幕你可能很熟悉。
“哥们儿,我媳妇最近做了一个淘宝店,卖童装的,帮忙买点东西呗?”
“我一个单身男,买童装干啥?不需要呀!”
“不是真让你买,你买了付账,钱我再转给你。帮忙冲冲销量。没销量的东西没人买啊。东西好也没用。多谢!”
“…………”
自然,你也可能遇到开微店的亲戚,卖的东西从咸菜到护肤品不等。但无论哪个,一开始找你可能都是为了冲销量,也就是“刷单”。毕竟,小老百姓不知道去哪儿可以找职业刷单的,怕被骗。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好好开个店,非要刷单呢?你可能会说,上面的场景不是说了吗?没销量的东西没人买呀。那么,为什么销量多了的东西人们就愿意买?销量少了就不愿意呢?
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可以对此有一定程度的解释。
所谓从众现象,指个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是不是有点绕口和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要不要做,无法做出判断,所以跟随他人的现象。
在京东上买加湿器,不知道哪个好?买销量最大的那个应该问题不大,是一种从众行为。
到电影院看电影,不知道看哪个好?看票卖得最好的那个,是一种从众行为。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午吃饭不知道吃哪家店?去人最多甚至门口排队的那家店,是一种从众行为。
……
生活中有很多从众行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专家,没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认为自己的判断不一定靠谱。这个时候,跟随大家的脚步,即使不能选择到最好的东西,但肯定可以选择到基本合格甚至是不错的东西。
所以,做电商的,非常喜欢刷单,哪怕赔本。一旦销售数量达成一个量级,那些不懂行的客户选择自己产品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而音乐类产品,往往有“最热”或“榜单”模块,这些模块可以让用户在不知道选择啥的时候有心理上的依靠,能选择一些音乐来听,进而在产品中继续探索下去。
最后,看一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瑟伯对从众现象的描述。其描述的场景体现了极端情况下人们的从众表现: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可能是去马拉莫饭店,那里是男女情人见面的最佳地点)。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了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惧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女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小男孩说的。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溃逃起来。“向东!”人群喊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一个又高又瘦、目光严厉、神色坚定的妇女从我身边擦过,跑到马路中央。而我呢?虽然所有的人都在喊叫,我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费了好大劲才赶上这个妇女,别看她已经快60岁了,可跑起来倒很轻松,姿势优美,看上去还相当健壮。“这到底是怎么了?”我气喘吁吁地问她,她匆匆地瞥了我一眼,然后又向前面望去,并且稍微加大了步子,对我说:“别问我,问上帝去!”
看起来是不是有些搞笑?
你能避免自己在多数情况下不从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