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1:
麻衣躺在空荡荡的地板上深深的呼吸,享受独处时光。门铃响起,她慌忙站起往大门方向冲去,突然一个急刹,转身冲到壁橱前,挑选了一双外穿鞋拿到门口,将来访的朋友们迎进了屋。
享受空间与生活便利天生就是一对矛盾。视线所及空无一物的话,拿取物品势必要走很多弯路。麻衣如果将鞋子收纳在门口,就可以直接去门口迎接朋友而不是折回到壁橱去拿鞋子。
我们整理,我们断舍离,我们降低物欲是为了活的更从容,对自我的掌控都更高。看到开篇麻衣的慌慌张张心里不禁犯嘀咕。
友人质疑麻衣:你这样什么都丢,生活不会很不方便吗?麻衣答,是有些不方便,不过也死不了(笑脸)。
辩证的去想:物品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存放、清理、时间精力的耗费);舍弃物品为我们争得更宽敞的空间,整洁的环境,减少保管物品的麻烦,但同时也相应的降低了生活的便利程度。二者并无优劣,个人选择而已。跨越K点无疑是爽到爆的,每个人的K点在哪里,还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麻衣的K点是:只要死不了就可以丢弃。相较之下我的K点还是要高很多的。)
疑问:麻衣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丢东西?为了空间?为了好好对待留下来的物品?为了“稍显无用的东西都要丢”的执念?归根到底,麻衣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呢?希望后面会有解答。
Episode 2:
麻衣以前的家确实乱,房间里堆满漫画书、杂物,垃圾舍不得丢,东西总找不到;餐桌上太多不相关的东西,吃饭都束手束脚,极容易碰倒高高摞起的杂物,弄得一团糟;有人来拜访前一天总是在忙乱的收拾中度过,有一间永远不会向客人开启的房门,临时堆放所有不知如何处理的杂物。。。
这真的有些夸张,更夸张的是,麻衣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Episode 3:
麻衣因丢弃了一只家人很喜爱的碗碟与妈妈有了摩擦。麻衣不耐烦的强调:这与大小无关,我只是很讨厌无用的东西。妈妈表示那你也不能什么都扔掉,这下彻底惹恼了麻衣,她即刻反驳道:那你喜欢之前那样到处都乱七八糟的家吗?我明明很努力的让房间变干净,变舒适,为什么老要骂我。
我有点怀疑麻衣究竟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自己。首先,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讨厌无用的东西,因此就丢了家人喜爱的东西,虽然后面做了自我反省,但一句“我都是为了大家",妈妈就无条件软下来了,还得反过来感谢她,安慰她。再者,麻衣老公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我也很震惊(她把XX丢了),但这才是真正的麻衣嘛。也就是说,老公对麻衣是包容的,他爱麻衣因此纵容麻衣去做真正的自己,而不去计较个人得失。这从侧面说明了“空无一物”只是麻衣自己的追求,别人可以接受,但不会主动去让房子变得空无一物,家人们为迁就麻衣,降低了自己K线。
极简主义似乎更加适合单身人群,家庭想要做到空无一物先得确定K线是否统一,否则追求空无一物其实是一种自私。如果在家人的包容下我们有幸可以自由的做自己,那我们要意识到并且感恩他们的包容,而不是自欺欺人的将“我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作为可以继续自私下去的理由。
Episode 4:
第四集详细描述麻衣是如何跨越丢东西的K点的。首先,从清点物品开始,找出不是100%确定必须有的东西,跟他们对话,把他们当成有生命的物体,寻找他们的价值。对于一些充满回忆却没用的物品,脑海里常常有两个人在打架:过去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纪念册之类的东西,也只有在有朋友来的时候会偶尔翻一翻,平时根本不会看,想看的时候问朋友借来看一下就好了。况且,自己根本一点也不想看。这真是一句大实话。
回忆类的物品对于我来说确实非常鸡肋。我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场合我会有迫切的需求要翻看这些东西。我大概也是个奇怪的人。自己写的日记、博客文章、纪念册、明信片、贺卡等,写完了或收到了之后我就再也不想碰了,尤其是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会有种莫名其妙的羞耻感。就算没有羞耻感,也会是无感,这些东西既不能再次感动我,也不能为我提供动力,只会增添不必要的感慨,对青春的追忆,对成长毫无益处。看这一段的时候深深的共鸣,和麻衣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
Episode 5:
麻衣之所以会变成“扔东西变态”,不仅是因为意识到了房间乱带来的诸多不便以及个人活动空间的狭小,更直接的诱因是初恋的分手。年少的麻衣接受不了打击,差点选择轻生,但关键时刻想到了自己死后脏乱的房间以及很多不愿公开的物品会被别人看见,决定先把那些东西处理了再说。原本难以舍弃的物品丢着丢着,莫名变得轻松简单,甚至还伴着丝丝快感。。。从此开启了麻衣“扔东西狂魔”之路。。。
岛国人民还是很在意别人眼光的。为了不让别人看轻自己而洗心革面,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我的整理之路始于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打动我,引发我去思考我究竟想要怎样的人生,究竟想要向这个世界传达怎样的信息。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被物欲捆绑了,每当对自身有任何不满便开始买买买,尝试各种新鲜产品,从各类商品到知识服务,仿佛只要花了钱,我就能变得更好了。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圈套啊!买买买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活,内心的改变才可以!比方说,我想要更健康,于是去办了一张健身卡,可是早上还是早起不了,晚上回家又太晚,根本没时间去健身,钱花出去了,生活依旧原样,并未改善。若有心锻炼,在家做几组HIIT,楼下的小公园慢跑几圈,都是不花钱又有效的方法,但我选择了花钱买心安,十足的自欺欺人。家里的杂物越来越多,可是生活却却来越混乱。有一天我不禁问自己,我怎么把生活过成了这个样子?懊恼不已。从此我也踏上了整理之路。
Episode 6:
一场地震彻底摧毁了麻衣的旧家,全家人不得不把物品数量降到最低限度,住进临时租的公寓。妈妈感慨到:真正必要的东西就只有这些啊。
一些突发的事件的确会让我们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改变一些观念。不希望灾难发生,就算发生了也希望自己有一颗平常心,平静的接受,没有遗憾。所以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不妨多主动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不同的可能性,体味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诚实面对自己,不欺骗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一天天的变好。
Episode 7:
把包包拟人,还是外国人,舍弃包包=和外国男友分手,这个创意还真是形象贴切。麻衣新买了一个包,便冷落了之前喜爱的包,内心觉得愧疚。出门时特地背着旧包的时候,心中却忍不住想起新包,因此苦恼。几番挣扎,终于将旧包售出,可以全心全意的认真对待新包,心中的愁云也消散了。。。
这一集中最深刻的体会莫过于麻衣对物品的爱惜。不仅是使用的时候很小心,让包保持很新的状态卖出了好价钱,更重要的是连感情的投入的那么认真纯粹。真的需要一颗敏锐善良的心才能像麻衣一样惜物。对待物品也好家人也好,投入的感情有多少并非只有自己知道,分秒间会不经意的全部流露出来,对方是可以感受到的。我们不断地给外界传递信号,再接收对方的反馈,真心相爱的双方会给予彼此正向的反馈,良性循环越来越好。但凡有一方不爱了,不能真诚的付出情感,就算对方仍然付出全部的爱,也会慢慢的参杂进猜疑、不满、嫉妒,把爱稀释了。这时候对双方最好的选择就是分开,各自寻找纯粹的情感。物品虽然没有生命,但同样可以给我们反馈。认真爱惜物品,我们得到的会比付出更多。我很爱这一集。
Episode 8:
麻衣家并不是每个角落都空无一物的,她的家人也并不都像她一样是个丢东西变态。他们也会把客厅弄得一团乱,妈妈和奶奶房间依旧杂乱,尤其是外婆,还是个重度囤积症患者。但是麻衣规定,在公共区域不允许摆放个人物品。个人物品必须随手带回自己房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家人间的确需要彼此尊重,给彼此流出空间。《梦想改造家》等住宅改造节目也非常强调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个人物品须随带回自己的空间,看似增加了限制,但却给予彼此最大的尊重。否则在公共空间内,横七竖八的躺着只和一个人相关,别人看着却很碍眼的东西,给别人平添烦乱。而在个人空间内,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空间,囤积也好,空无一物也好,诚实面对真实的自己,自己的苦恼和舒适,别人都无法取代。
Episode 9:
麻衣和囤积症外婆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仅为了一个吃完的酸奶盒。外婆观点:物品里凝结了制作人的心血,使用人的回忆,丢掉了就都消失了。麻衣观点:对于珍惜的物品就要拿出珍惜的态度,放在那里不闻不问,也不去保养,这才是浪费了制作人的心血。到最后她们俩都未能说服对方,交心的对话过后关系恢复到和从前一样,但至少他们对彼此更了解,知道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跟Babette之间的对话简直一模一样。我帮朋友babette整理的时候劝说她丢掉明摆着就没用的杂物,大道理说了一堆一堆的。她总是敷衍我,就跟片中奶奶是的,一边说着:I see, Isse. 一边默默把那些“垃圾”留下。我无可奈何,却也理解。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的人,搬家打包物品的时候,对每一样东西都恋恋不舍,宁可重也要把她们全都带着,甚至会因为他们要被强制带离原来放置的地方而感伤不已。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旧物已经完全不会再眷恋,因为明白过往的人和事都在我身上留下深深的额烙印,影响着当下的我的思想、行为以及情绪,物品在不在并无分别。但是对于还未曾被使用的囤积着的东西,我还是无法丢弃,觉得他们的价值还从未体现过,下不了手。所以决定拼命使用,在用光之前不再购入新的。
Episode 10:
麻衣的老公是所谓的圣佛男子,对麻衣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深受麻衣的影响,多数时候对物品没有欲望。可是他却无法丢弃拥有的东西,即便他们已无用。因此为了不增加物品又不用经历丢东西的苦恼同时还能享受“空无一物”的便利,他和麻衣都会控制自己的物欲,买东西时格外谨慎。
我目前的状态就是这样的。但是我有时也忍不住怀疑这样究竟好不好。每一个决定都是有舍有得的。控制购买欲舍弃的是短暂的拥有新东西的快感,得到的是长久的节省下来花费在这样东西上的时间、精力和空间。这样想想,适当控制物欲还是非常值得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精准判断物品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快乐。如果可以为生活提供长久的幸福感,那就值得购入,但同时也要做好用心照顾它的准备,以及可能一段时间后不得不舍弃它的风险。
Episode 11 & 12:
妈妈和外婆搬进麻衣新家之前,麻衣预计到他们又会带来一大堆杂物,打破她空无一物的安宁,预先开始了反击战计划。在妈妈外婆搬来的第一天,麻衣严令一切物品必须按照她的指示摆放,物品要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不允许在公共区域放置私人物品,不允许因为“可以放”而放,定期对物品进行分类筛选。麻衣的“魔鬼式”严酷法则难免让家庭气氛稍显严肃压抑,但妈妈和外婆在此后的生活中确实体会到了“麻衣生活方式”的好处:找东西不再困难,不用费时费钱重复购买。家人用自己的节奏一点点的改变。
设想如果我对我妈指手画脚诸多限制,她的自尊心一定会爆炸的!这个度还真的很难把握呢。想来我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P东西常常用完就随处乱丢,做不到及时归位。但是每次看到老公的东西散落在公共区域我就会莫名火大。。。哈哈哈,我反省,不能双重标准。决定从今天起,看到老公的东西没有归位就全家检查一边,看看自己的东西是不是都归位了。做好自己该做的,再去要求老公,说不定到时候不用说他就自觉改了呢,就像麻衣的家人一样。
Episode 13:
麻衣小怪癖No.1:妄想购物。假装衣橱是自己的专属精品服装店,在里面选购服装,再次感受购买它们时的怦然心动,再一件件的挂回衣橱里。在这两个步骤中留到最后的衣服说明心动度已经不高了,一定是有一些原因,比如大小不合适了,穿着不舒服了等等。和它们说声谢谢,然后告别。
有一句歌词我非常认同:“一度我非常爱它,无法轻易割舍。但是说实话,自己其实什么都明白,只是假装没发现,未能拿出勇气面对真实的感受。”妄想购物这个方式在剧中呈现的方式有些中二,但可以尝试一下。少华的衣橱整理方式是,在所有的衣物挑出15件最爱的衣服,挂出来,这些衣服代表的就是真实的你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并不是东西多或少,乱或整齐,往往是看着满满的衣橱却哪件都不想穿,找不到怦然心动的感觉了。我们追逐时尚,潮流,不断变换风格,但对于非时尚圈人士的普通人来说,适合自己的风格屈指可数。不能全怪商家的漫天广告和“无节操”的营销手段,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软弱了,不愿意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假装没发现,假装很美好。。。
Episode 14:
麻衣的理念默默的影响着家人。妈妈拿出一年前购买的瑜伽球开始使用,嘴上说是怕被麻衣骂,实际上心里认可了东西买回来就要拆开好好使用的理念。丈夫想用特殊的洗发水,但怕弄乱厕所不敢提出要求,之后主动提出解决方案:个人物品保管在自己的空间,洗澡时装在篮子里一起带过去。大家自发的维护着公共区域的整洁,并从中获得乐趣。
思绪有点飘走。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常常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似乎只有对方做出改变,家庭关系才能变得和谐,如果对方不肯改,那就关系僵住了。麻衣家里的改变也经历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付出最多的一定是麻衣。她负责全家的公共卫生,将每个家庭成员的物品送回她们各自的房间,不厌其烦也不怕得罪人的制定规则监督执行,这些远不止一点点的付出。当她做好自己该做的,并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家人通过一天一天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慢慢的便开始选择接收麻衣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要求对方改变前先改变自己吧,并没有一把枪指着你不让你踏出改变的第一步,都是心魔作祟而已。
Episode 15:
麻衣小怪癖No.2:心头好博物馆。将自己最爱的物品成列出来尽情欣赏赞美。
祖先流传下来的仙台柜层被麻衣极度嫌弃,经匠人修葺后,华丽转身,亮瞎众人。外婆虽然依旧爱囤积,但也真诚的感谢麻衣把家里维持的那么整齐,让华丽的仙台柜有了回来的价值。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买一些很喜欢的贵重物品,比如精致华丽的餐具。当居住环境脏乱的时候,它们常常被收藏在柜子最深处不被使用。这么精致的杯碟,适合在一个闲适幽静的午后,坐在种满花朵的阳台上,翻着书,晒着太阳,吹着风,感受着小确幸的时候,端起手边的一杯暖心的热奶茶,心都要被融化了对不对~ 试想,满心欢喜的拿出存封已久的最爱的杯碟制作了一杯暖心的热奶茶,来到餐桌前,满眼尽是刚拿回家还没拆的账单、报纸,还未收拾的早餐盘,笔记本电脑,购物袋,餐桌椅背上层层叠叠的刮着一衣服,于是默默的走到沙发旁,发现连做的地方都没有,沙发上散落着孩子的玩具,不相关的书籍,自己的包包,叹口气移至阳台上,花花草草好像一个多礼拜没浇水了吧,都蔫蔫的了,户外桌椅厚厚的落了一层灰,旁边是拖把扫帚等清洁用具,眉头一皱,拿出心爱杯碟时的好心情当然无存,只能泱泱的坐在沙发角落,索然无味的喝完奶茶,想着有干不完的家务数不尽的杂事,都没有人可以分担,不禁黯然神伤。
美好的物品在整洁的环境中使用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在整理开始之前尽可能的设想理想生活的细节是非常非常必要的。想在什么环境中使用什么物品,做什么样的事情,得到怎样的满足,一环套一环,踏出第一步去改变后面会水到渠成的~
Episode 16, 17 & 18
离别有时不期而至,外婆去世了。整理奶奶的遗物的过程回忆纷至沓来,大家都默默的思考着自己死后希望留下什么。。。
其实最后一集有一些地方和麻衣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相违背,毕竟是涉及到回忆、情感。比如记录着麻衣小时候作的小诗的本子,麻衣放在了留下的箱子里,妈妈好不容易集齐一套文学名著,麻衣虽然不会看,却因为妈妈集齐它们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所以会留着。连妈妈都说,真没想到你会这样说啊麻衣。想到如果老公先走了,自己整理他遗物的时候一定什么都舍不得,麻衣更理解妈妈此刻内心的挣扎,给彼此多一些时间慢慢稀释悲伤。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想想自己死后想要留下什么,那是我们真正想要传达给世界,留给后人的价值。麻衣说她死后的遗物希望是一只空包,她一生追求并享受井井有条的生活,将物欲降低,享受和每一个物品交心的真诚。这是她的价值观,这是她走过这个世界留下的痕迹。在我离开的时候,我想留下的价值观是:无论何时,真诚的面对自己。用什么物品代替呢?我暂时还想不到,哈哈。
Nannimo Nai Laboratory (NNL):
1. 将喜爱但多余的物品转做他用,淘汰掉不喜爱的“他用”物品。比如:包装精美的大盒装酸奶盒可以用来栽花,淘汰掉不美的小花盆。
2. 充分挖掘已有物品的使用价值,代替不必要物品的功能。比如:自带煲汤功能的电饭煲/高压锅可以代替专门煲汤用的焖烧锅。用炒锅/炖锅+蒸盘代替蒸锅。
3. 按照颜色分类收纳可以降低混乱感,尽量使用单色的物品,丢弃有花纹的。这一条建议不是非常实用。单色或是花纹,个人喜好不同,不能强做规定。同色的物品也未必适合收纳在一起,按照种类及使用地点收纳才更有逻辑且易于保持。
4. 先把想丢又舍不得的东西放在看不见的地方,保持距离,过段时间重新评估物品对自己的重要性。
5. 如果物品本身有不可逾越的“硬伤”,那就狠下心丢弃吧。
6. 在选购商品时尽量选择可以一物多用的产品。但现在一物多用成为很多商家的营销手段,商品虽然功能多,但每一项功能效果都不是特别好。而且功能多迎合消费者心理,觉得贵了一点多了那么多功能,捡了个便宜,其实买回家发现其实最常使用的还是核心的功能,实际上浪费了钱。
7. 往家里带一件东西,就丢掉一件已有的。
8. 不买新东西,珍惜已有的。
9. 给每个物品安排固定的摆放位置,用完立即归位。
10. 想要做到极简,尝试用拿着一个旅行包去旅游,只能携带必需品的心态挑选物品。
11. 旧的东西不再令人心动了,但若重新好好保养,可能又会恢复对它的喜爱。通过不扔东西来避免增加心的东西。
扔东西小诗:
1. 扔不掉,就先扔掉那个心情。
2. 大多数东西,有了会很好,没有也无妨。
3. 比起扔东西,未加以使用,更是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