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从构想到实施的过程:贾谊《新书》很重视造势和因势利导,在儒家面目之下,藏着法家的手段。
一、传统的继承法
现行封建制度,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权
- 嫡长子:正房夫人生的大儿子
- 正房夫人即妻子,妻子只能有一个,其他女人都是妾
- 庶长子:妾生的儿子都叫庶子,庶子中的老大叫庶长子
- 儿子生得再多,爵位和封地也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刘备总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位中山靖王是超生模范,有一百多个儿子
二、抛开传统,换一个思路
1、谋划损人利己的事,要像收税一样,神不知、鬼不觉才是上策
- 皇帝直接剥夺诸侯的封地,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等于明火执仗地损人利己
- 贾谊献计:不但不抢,还要付出更多亲情
- 所有嫡子,人人都有继承权
- 除嫡长子外,所有人都高兴
- 诸侯国越分越碎,自然就威胁不到皇权了
2、细分只能在嫡子的范围里发生
考虑到风俗和礼制,庶子无论如何都不该得到继承权
- 只需一两代人时间,诸侯对皇权就不会再构成威胁
- 如果有一些诸侯嫡子很少
- 预先把他们子孙的封地留起来,皇帝并不会强占这片土地。
3、皇帝的高姿态
皇帝用行动表明:并不是损人利己,而是公正廉洁、关心子弟
4、实行阻力小
诸侯嫡长子的亲兄弟们,天然就有动力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用不着皇帝多操心
三、设局与造势
1、仁政:为“治安策”造势
- 贾谊的宣传:这叫仁政,免得骨肉相残
- 符合法家“法、术、势”中的“势”
2、因势利导
- 挖渠最好顺着地形,从高处往低处挖
- 否则就是“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 势造好了,局设好了,自然就会“高者难攀”
- 底层人民只能仰视上流社会,不容易生出僭越的心思。
3、“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 刘备的教子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是原创
- 贾谊《新书》有一篇《审微》,强调统治者要特别留意事物的萌芽状态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并不是说做了一点好事就对天下有利,做了一点坏事就对国家有害,而是说,如果对事物的萌芽状态不够重视,任它发展下去,将来很有可能会有大祸。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渐、曲突徙薪,还要因势利导。
四、“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实施
1、开始并未得到实施
- 这一“因势利导”的思路,汉文帝迟迟没有采纳,原因是:
- 文帝心软,没有武帝果决
- 汉朝开国不久,文帝和诸侯们的关系远比武帝和诸侯们的关系要亲
- 文景之治的核心是休养生息,政府少干预,少生事,听任民间经济自行恢复
- 贾谊死后四年,文帝才开始拆分了两个诸侯国,也没能彻底解决诸侯势力过大问题
- 汉景帝继位,听了晁错削藩建议,激起七国之乱
2、直到汉武帝,贾谊的方案才得以实行——推恩令
- 投机分子主父(fǔ)偃(yǎn)把贾谊的论述当成自己的想法,上疏给汉武帝
- 汉武帝立即实行,名为“推恩令”。
3、“推恩令”的成功
- 让诸侯们把养育之恩推广到嫡长子的各位弟弟身上,不要让嫡长子独享爵位和封地
- 汉朝的中央集权,在汉武帝时代终于彻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