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的文字,读来总是让人觉得淡淡的,有一种莫名治愈的力量。就像在冷冷的冬天喝上一杯温水,不会太烫,灼伤你的舌头,不会太凉,让你的牙齿打颤。恰当温度的水顺着喉咙而下,慢慢温暖你的身体。虽不像热咖啡那般香醇,不似热茶那般富有余味,但足够解渴。
谁会真的喜欢天天工作到深夜?人人都希望能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但一直工作,工作,再工作的我们,已经忘记了如何去用心过生活。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在朋友圈里晒的生活——旅游,美食,阅读,我们常常在思考,为什么别人的生活是那样的轻松自在,而自己却要埋头苦干,没有一点儿生活的乐趣。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话,不妨就看一下这本书吧!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去看待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对于我们如何过生活也有一些借鉴意义。
01
在书中的前言里,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
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保持天真——我认为这就是让生活保持新鲜的方法。“没有成长也没关系,只希望常保新奇。”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前总是会判断一下这件事是否有回报,能否让自己有所长进。若是有,还会判断自己付出与收获的比,以此衡量自己是否值得做这件事。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只会夸赞精明之人,保有天真的人只会在背地里被人说“ too young too simple,容易吃亏”等等。
如今每个人都迫切地渴求成长,恨不得短时间内就有飞跃的提升,自我增值的话题也被火热讨论。我自己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每天都有所进步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但这个时候突然看到作者的观点——与我一直以来的信念相悖,就像是有个年长的人在和我说:“孩子,你慢些也没关系。”阅读就像一次次与你现有观念的碰撞,让你的三观不断塑造与打磨。作者的观点吸引了我继续往下读,我想看看作者的生活观是如何的?
02
看到每天“自我改造”时,作者提出“自我改造”也就是自己发现问题,思考答案的一门“独学”,要保持每天都学习一项新事物的心境这一观点,这与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对自己的期许一致。不一定要学习一样新事物,但需要有那种心境,对周遭的一切保持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也被磨灭得差不多了,越来越恐惧未知,追求安定,很多年轻人都追求着小富即安,每天都是重复着机械般的生活,没有朝气与活力。当然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也不能评价出什么好坏,但我会反思自己,是否也需要自我改造一番,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03
作者提到阅读时,他认为读书的乐趣在于“当下阅读的时间”,为了获得知识而翻开书本,不是阅读,而是念书。他建议我们以更轻松的心情来阅读书本,不必立下雄心壮志,“我要一天读完一本书”“我一定要读完。。。本书”,与书的交往其实可以更自由。这一观点想必又和很多人的不同,我自己很多时候看书也是为了获取知识,有时甚至是为了寻求那种读完几本书后的心里满足感。对于作者的观点我甚至无法反驳,感觉自己有时确实被自己设立的目标所迷惑和限制,忘记了阅读的快乐。不要逼迫自己去看,而是想看就看,不想看也不强迫,不是做任务,规定每天要看多久的书,要完全出于自己想阅读的心情。
04
读到《亲身经历的笔记》那篇,我立刻就想到了手帐。“去亲眼目睹,然后用自己的手记下,多收集一些亲身经历的笔记,因为那会比任何网站都来的可靠成为你个人的数据库。”手帐就是如此,把自己的经历,反思,心情通通变成文字,我甚至会把经期记录下来,当时的生理情况也会描述,每月提醒我到什么时间段就该注意了,就如书中描述的数据库一般。而那些记录的文字将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宝物,实体化的记忆更能加深印象,每每翻看,我还总是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另外通过书写,更能帮助自己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问题的本质,成为自己的独家经验,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也不怕了,从容解决之。
05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了我,“即使是眼睛看不见的地方也打理干净,这份用心能为我们打造出精致的生活和人生。”大家都在追求一份精致的生活,摆脱猪精油腻等标签,那这句话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处理这些微小的角落,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我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其实我们更应该女为悦己而容。让自己时刻保持干净,那么生活也会更加雅致。
这本书真的挺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可以借鉴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不再羡慕别人,因为自己也能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