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英语的很多销售顾问工作状态不好,问Tony建议,他建议女性顾问们(男性顾问不在此列)逛街买衣服去,第二天穿来上班,状态就好了。也许有人觉得Tony在开玩笑,我却认为这是个很有品位的建议,因为:
1、逛街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本身就是娱乐和放松,放松是调整状态最好的方式;
2、买东西要花钱,可以提醒销售们要多挣钱;
3、买东西犒劳自己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
4、穿上新衣服,有机会得到外界的关注;
5、新衣服能暗示一种全新的自己和全新的一天。
在工作中,我特别看重一个人的着装,因为这是工作态度的最直接体现。态度对了,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对。而且,职业的着装也能反过来影响精神状态。我一直认为穿职业装的男女都很有魅力,主要是显得成熟,而给人成熟的印象在工作中是巨大的竞争优势。职场中评价一个人年轻稚嫩,不是什么褒义词。西服来源于西方古代的盔甲,所以有垫肩,男女穿起来都会显得挺拔,有精神。大学刚入职场的头几年,我养成了在正式场合穿西服的习惯,这么多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穿上西服的那一刻,就立马感觉工作的状态要来了,而且人也自信了一些。
大部分人穿了一辈子衣服,但似乎还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没有培养出穿衣服的品位,这说明学习能力不行。我对学习能力的定义就是:今天对某个领域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一段时间后,比如三个月半年,通过学习,就能深入的了解这个领域,甚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就是学习的能力。工作忙等理由永远不能成为衣品差的借口。
我去巴黎旅行,在街边一个建筑物门前见到几十个穿衣服有品位的年轻人在聊天抽烟打闹,看着真成熟,我一看门牌,发现是一所高中。这帮年轻人的衣服品位震撼到我了,这些小孩的穿衣打扮让人看着很舒服,这和他们从小的见识有关,跟眼界有关。还有就是在欧洲的公园里总是能碰到这样的老太太,戴着适宜的帽子,穿着裙子丝袜和船儿鞋,坐在长椅上翘着二郎腿叼根烟看着眼前的宠物,太有魅力了!另外,据说张爱玲在美国隐居时,只要出家门,哪怕买菜去,也一定要化妆,这是她对自我的要求。
在意大利米兰的街边报摊,摊主是一个老头儿,戴着鸭舌帽,穿着三件套西服,格子衬衣,打着领带,最关键的是衣服干净整洁。直到现在,我都记得他。
对衣服的品位就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体现,而审美能力要趁早培养,否则就错过了最佳时期。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有品位的人,而关于品位的教育要早下手。发现美的能力需要有人教,而辨别美的能力需要见识,好东西见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是丑的。好多人问马未都辨别真伪古董的眼力是怎么练的?马未都说,看多了真东西,再看假的,太容易了,因为假的太突兀了。
很多人认为美和品位是很主观的东西,所以品位没有高下之分,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大部分的人随着年纪的增长,都有或多或少的成熟和进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越做越好的,你的品位也会出现变化。以游戏玩家举例,很少有人再能看得上十年前玩儿的游戏,因为玩儿游戏的品位变高了,之前的东西不能满足了。如果你能走出狭隘的自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无论什么领域什么品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某处都会存在品位更好的东西,这才是进步的起点。美的教育和品位的教育一样,见多了,就很容易分辨美丑。所以,多花钱和时间在美的、有品位的东西上,是一种教育投资,是相当值得的。美一定有它的道理,贵的东西也一定有贵的道理。
我一个老外朋友阿豆,有一个黑色LV包,我说真好看。她说是二十年前朋友送的礼物,包用了二十年了,她依然很喜欢用。我们算一笔账,假设买一个包2万人民币,用二十年,每年就相当于花1000块,假设每周用一次,每次不到20块钱,多值啊!很多人买便宜货,没用几天,不喜欢了,就扔掉,按照上面的方法算,也许每次使用时分摊的费用更高。人的品位是逐渐提高的,丑的东西是达不到你未来长期对美的要求的,而那款昂贵的黑色LV包,跟上了我那个老外朋友二十年不断提升的品位。我的这个阿豆朋友在使用LV时,随便就会放地上,不像我的另一些朋友,把奢侈品包抱怀里,生怕弄脏。所以说,使用起物件来,也有讲究。物件存在的本质终究是要被使用的,不是被供养的,好多人没整明白这个道理。
最要命的问题是,如果你总是被平庸的东西包围,对你长期的进步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有理。很多年轻人申请世界名校的主要动机,除了教授厉害,更看重的是周围也个个厉害的同学。
老翁有时候会反问某些管理者,你觉得把这件事情做到山穷水尽了,没有提高的空间了?你信不信,在北京,在中国,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某个人,能把你的这件事情做到更好?这就是说,即使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能做出不同品位的结果。
精英英语2016年9月教师节奥森公园运动会后的露天野餐上,有一个环节是比拼厨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晓丹和Sandy准备的寿司。这俩人穿着山本耀司的衣服,挂着围裙,拿来全套器具,当场做了烤寿司,而且摆盘漂亮,有专业的木托盘,碗筷等。同样是带饭菜来参加野餐,品位高下立刻区分。
去饭馆吃饭,我很挑剔。基本上抽烟的饭馆都不去,因为我害怕二手烟。另外,我对室内温度、环境设计、背景音乐、服务员的整洁度等都很挑。吃饭是很神圣的事情,为什么要凑合?人从生下来就吃饭,但是对于吃饭的领域很多人思考的并不深入。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思考得足够深刻,再反观自己的饮食习惯,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心理学家说,中国成年人整体上是巨婴,就是说巨大的婴儿。外表看着是成年人,但心理年龄还是婴儿,没有脱离口欲期。婴儿都是靠口来感知这个世界,什么都往嘴里放,而中国很多成年人的生活主旋律还是“吃”,吃倒无可厚非,关键是没有吃品。
我最烦别人跟我说,差不多得了,现在凑合一下,以后找机会再改。我的经验告诉我,以后基本上不会再改了,就这么永远凑合下去了。我初二那年家里搬进了楼房,我爸装修,我说那个窗帘不好看,我爸说,没事儿,以后再换好的。结果呢,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个窗帘还在那里。
很多人装修房子,都为了省小钱,而干出很多荒唐的事情,比如:
1、尽管没学过家装设计,基本上都自己开干,不舍得花5万咨询我这个专业人士;
2、在新风、空调、地板、厨房、瓷砖上舍不得花钱,关键是舍不得花精力和时间精挑细选,要知道这些东西可是一用就是几十年啊;
3、在床垫上舍不得花钱,这可是每天都要躺的地方啊;
4、家里堆满了杂物,自己好几年都不用的东西还舍不得送给那些需要的人,内心充满对未来物质上的不安全感。
品位不会因为你拥有一个大房子而得到提升,也不会因为你拥有更多金钱而提升。只要有头脑,花少量的钱也可以过有品位的生活。品位归根结底,是个智力问题。
很多人在北京租房住,所以一切也就凑合着来,认为将来等自己买了房子再开始认真生活,这是我最不认同的对待生活的方式。精英英语以前的一个老外同事,租了房子以后,买油漆刷墙,换床垫,买沙发,购置一切自己喜欢的日常生活物件,其实也没花多少钱......我那时不懂事,问他为什么这么干。他说,生活的意义就是在于每一天的精彩。
我们的文化总是鼓励我们追求将来生活的精彩,而不应该在乎眼下的质量。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被家里供养读了好多年书,拿到了学位,好不容易进入职场开始工作,按理说,真正精彩的社会生活刚刚开始。结果,很早就结婚生子,甚至放弃事业移民出国,因为要为了下一代的教育。我不认同这样的付出,孩子说白了就是房客,迟早要离家出走闯荡世界去,父母如果一味付出,不见得对孩子就好,未来也有可能会变相“绑架他们”,这是大概率事件。另外,如果从父母这一代算起,每一代都不能活出每一代人最精彩的生活,在人生的高点突然停止,那作为一个群体,这就是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我经常在国外看到那样的辣妈和酷爸,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生活的质量。有人认为这是自私的行为,难道我们宣传的大公无私就真的是纯粹的利他吗?只有在亚洲国家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成年男人和父母住在一起,母子共生关系是普遍的病态现象,即儿子永远长不大,母亲干涉儿子的一切。儿子找女朋友,变相的是在找妈。
我认为每个人都要独立的追求有品位的生活,要多向周围人学习。我看到身材好的男女,都会询问健身方法。跟衣服相比,衣服里面的身材更重要,健康性感的身材,就和饮食、锻炼、作息、意志力等内在的东西相关。我发现,只要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电影《机械师》里面的男主角,因为肌肉发达,随便穿个背心牛仔裤,就很爷们儿。
精英英语以前有个老师,每次上课前,都给学生复印资料,我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她会在上课前跑到订课台要来学生的名字,然后在每份资料的左上角都打印出学生的名字,学生拿到这些资料,都会惊叹老师的细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教学品味的老师。所以说,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只要用心,都可以把品味和审美放进去,给自己加分,给别人惊喜。
老翁经常说,他判断一个女人是否有品位的方法就是看女人的指甲,他最讨厌染成五颜六色的指甲,看着吓人,但也不是说什么也不染,他觉得最有品的指甲是染成无色的。
我评论一个人是否有品位的第一准则就是:这个人是否在努力追求着精彩的生活。精英英语望京的一个老师Stephy,辞职后,申请了澳大利亚的打工度假签证,我在墨尔本跑步的时候碰到她,她每个月在澳洲各地跑一个马拉松,背着包四处旅行,我敬佩这样的年轻人,在我看来,这是有品位的生活。
我的一个老外女性同事,岁数不小了,来中国教书碰见一个年轻人,又开始谈恋爱了,爱得死去活来。我还知道一个老头儿,七十多岁了,突然想纹身,就跑去纹了。这都是我眼中有品位的生活。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的优势逐渐建立在自身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占有的东西之上,而品位这玩意儿,就是完全属于自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