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50本书计划先选择了一本以前读过的书《蒋勋说唐诗》。
曾经他的书我颇为喜欢,也推荐过给很多人,但此番重读,却觉得过于细腻,格局略小,词汇量似乎也很少,绕来绕去就是“孤单”、“空虚”、“寂寞”这些词。
另外书中也有很多常识性错误,譬如说只有在唐代的盛世才会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的呐喊,譬如说”噫吁唏“是俄罗斯方言,譬如说石崇是南朝人……
不过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写过《蒋勋说红楼》的他,居然在文里写”我不鼓励大家去读那些有李商隐的诗句的注解,越注解离本意越远”。
其实美的门槛并不高,对于文本的感悟不求甚解即可,但它能唤起我们对唐诗的记忆,能让我们从别的角度去理解唐诗,也算一个基本合格的畅销书吧。
《春江花月夜》
不是我们传统的春江、花、月夜这样断句,而应该是春、江、花、月、夜这样一组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一组事务,像一曲交响乐优美独立。
宇宙之间存在的东西常常因为我们看不见,变成不存在;可是看似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在意,也会变成存在。
王维与白居易
他们都经历了大唐的繁华盛世,也曾歌颂、赞美过繁华,但经历政治上的巨变,人生受到挫折后,一个潜心向道,寄情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一个体察民间疾苦,对自己和以前进行反思,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新古文运动,倡导文以载道,放弃了文字的形式美。
李白与杜甫
李白永远在完全超越于现实之上的个人心灵世界游走;杜甫则落脚于现实,让我们看到人世间最大的悲痛和具体的悲剧。
青春年少时可能最喜欢李白,他是想象中长大后可以为所欲为的自己,因为瑰丽绚烂的想象,因为无与伦比的浪漫,因为豪放不羁的侠气,因为与生俱来的天赋。
人到中年可能最喜欢杜甫,他是历经沧桑后仍努力真实的自己,因为悲天悯人的关怀,因为感同身受的痛苦,因为相伴一生的深情,因为有迹可循的规范。
没有孰优孰劣,只有惺惺相惜,毕竟写杜甫写得最好的是李白,把李白的伟大描绘的最精准的是杜甫。
李商隐
词极艳,意及哀。在有点萎靡,有点困倦,有点慵懒的时代里,努力为自己找一点生命的美好。
《簪花仕女图》和《纨扇仕女图》可以和李商隐的诗歌一起看,他们用绘画和文字描绘了那些落寞女子的心情;也可以把他和王尔德的作品一起看,都喜欢写夜晚,写莺。
唐诗兼备不念过去的“孤”和不畏将来的“傲”。蒋勋用美学说唐诗胜在情感,也用他独有的美学经验包括电影、历史和艺术来解读文字,给个三颗星。
有时间的可以考虑听听有声书,蒋先生独特的嗓音清冽安静,不疾不徐有如溪水潺潺,也是很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