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时代的人,阅读的大多是鸡汤或者干货文,很少很少去读诗歌、散文、国学等等,“短文化”和“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近日中央电视的《国家宝藏》刷屏了,结合现代娱乐化讲述精彩的文化世界。是的,时代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但我们不要忘了娱乐化背后深层的文化精髓,我们依然要回归初心。当然,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档节目,去领悟其精髓之处。
但是今天借助回归初心的话题,去挖掘记忆里的“宝藏”,去聊聊小时候的事情,触摸田间的回忆,可能那是我们这代人最后的回忆了。因为童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印象至深,不可磨灭。现在的小孩,也只能借助ipad看世界。不然,则是要开车带上他们到乡下去体验生活。现在城里的人,都喜欢乡村旅游,去寻找留在乡村最美好的回忆。
依然记得奶奶讲的一个故事:某某某的儿子某某,小小年纪就很乖,农忙时节,家里人都下田插秧,尽管某某插不上手,但他趁中午家人没那么早做饭,就自己早早地做好饭送到田间去。村里的小孩,都特别懂事,因为他们很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一段佳话,每次奶奶给我们讲完这个故事就教训道:“你们这些人啊,金贵的很,要是能小小年纪这么孝顺懂事那该多好呢?”
奶奶的故事让我回到了“放学归来闲无事,忙趁东风放纸筵”的时期。青山绿水蓝空,想来就心旷神怡,但留给我最多回忆的还是那延伸的,一块一块的田地。
插秧的时候,先要从水沟里引来水,垦过的田地浸湿变烂,再插秧。这时候,一块块的田地就变成一面面的镜子,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映在田里。
走在田埂上,因为狭窄,要小心翼翼的走,一不小心,脚踏入田里,便不乐意地往沟边跑。走得多了,不但能走得平稳,还能追逐!那时候我们像是天上欢悦的麻雀。得意忘形了,脚一滑,整个摔了进去,成了泥鳅,慌忙爬起来,赶紧冲回去洗澡。
坠入深秋,大地换上新装,村民们早早地拿上镰刀,挑上担子,便往田里跑。日落西山后,村民才迟迟归来,拖着疲倦的身子。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日复一日,很快田间堆起了一堆堆的禾秆,各家的谷坪也撮起了一堆堆的谷子。就在我们在田间仔细拾谷穗的时候,禾秆晒黄了,田间也升起缕缕的白烟……
这个时候,田间成了我们的天堂。站在屋门坪眺望,田间一束束突起的禾根,很有规律的一直延伸到了很远处。嘴边不知何时挂上了笑容,更兴奋一跳,彺田间跑去。喜欢一步一脚地踏在禾根上,禾根成批地被压断发出声音,田间水牛的哞叫声,禾秆被火烧断的声音,儿童无邪自由的欢笑声,组成了优美的和声。
我们不会放弃禾秆,甚至渴望禾秆,被农民抛弃的禾秆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造一座房子,一座属于我们的宝贝。用木棒或竹片排成排,夹住禾秆,再用绳子用力一栓,就成了我们的房子。这座不用金钱,不用钢筋,不用混泥土的房子金贵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建筑物,因为它是由几颗纯洁的童心所筑成。
心,现在的人,到底离心有多远;现在的人,都活在焦虑中:财富焦虑、学习焦虑、生活焦虑……如果有时间,到田里呆呆望着也是一种快乐,因为独处能让你找回本心。
到了晚上,当月光洒在田间,就出现几个可爱的影子,是我们,我们借着月光来造访我们的房子。弯了弯腰,身子探进房子里,坐了下来,1立方米的空间很快被塞满。大伙挤在一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田间的小生物们也不甘寂寞,也纷纷跑来参加聚会。天上的月亮星星风儿也似乎跑到了田间。皎洁的月光洒在每个人脸上,我看见月亮也笑了。
时隔多年,每每想起,都会觉得那是一份纯真的回忆。
现在,当一栋栋大楼也在农村升起,那一块块连绵的麦田也被挡住了,再也看不到禾秆般的小房子,偶尔,可以听见青蛙和蟋蟀们的合奏曲,但是,那一切一切熟悉的声音和图像,还是渐行渐远……
现在这些似乎都已经很遥远了,但想起自己站在田埂上,奔驰在田间,踏在禾根上,还有坐在禾秆屋傻笑,便是一种快乐,于是这种快乐便成了永久的记忆。
我想,如果,我又再一次回到故乡,那一份留在田间回忆的画面还会再现吗?
在你记忆的最深处,也有过这样田间的回忆吗?
这一刻,请闭上眼睛,深呼吸,去找寻你记忆深处最快乐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