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五感就够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史爷爷提出的十二感官呢?
单靠五感,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孩子他为什么总跳来跳去的不能安静?一个孩子为什么他总是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一个孩子为什么写字时会偏向一边?……
《十二感官》一书的译者说,有时候只是孩子的某些感官受伤了,或是还没被唤醒。人的身体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只是我们还没去启动它而已。车子发动不了,可能并不是车子坏了,而是电力不足,只要请别的车子帮忙接电就能重新启动。十二感官就像我们身体的充电器,所以我们当然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帮助孩子恢复电力。
生命觉
生命觉,听起来这个名字很陌生,但这个感官确实存在,只是我们很少察觉到。
你什么时候察觉到自己有个胃?
胃疼的时候。
球妈现在敲着键盘时刻能感觉到自己的左手无名指,为什么?
因为左手无名指上面有个小伤口。
生命觉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系统,随时向我们汇报身体的状态。但是收集了所有的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进入我们的意识。为什么?
想象生命觉随时向我们汇报,胃正在消化食物,豌豆搅碎了,米饭进来了......心脏正在跳动,血液中氧含量现在是......肝脏来报道......肾脏也来报道啦......它们都是怎么工作的?
我们的大脑如果随时需要接受这么多信息,估计该瘫痪了吧。所以为了更有效率更节能,生命觉只有在身体某一部分没有正常工作时,才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到这一部分。
孩子的生命觉是如何发展的?
他们出生时,生物钟是紊乱的,分不清白天黑夜,也不会有规律的饮食,甚至呼吸的节奏也是乱的、频率很快。我们养育孩子就是在帮助他们建立这个节律,呼......吸......一样的频率,吃饱......饥饿......固定的时长,清醒......睡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扩散......集中......就像一个钟摆,来回摆荡,摆到正极的顶端落下,再摆到负极的顶端落下,再到正极的顶端......形成规律。随着均匀的摆荡,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中间点。我们的生命觉感受到这个规律稳定下来,只有偏离中心点太多时,生命觉才会预警。
想象一下孩子在家里,妈妈、奶奶或保姆在孩子还没有饿的时候就拿来食物,没有渴的时候就总是提醒喝水,始终包裹着厚厚的棉衣,感觉不到是冷是热(始终是热的),这样孩子生命觉的发展是不是就受到了阻碍呢?
感觉不到中间点的孩子会很慌乱,不能安静,他们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每天有规律的生活对孩子非常重要,固定的时候起床、固定的时间吃饭、固定的时间游戏,有张有驰,他们本能的感觉到自己生命觉的中间点在哪里。
作为父母和老师,可以试着带领孩子拓展钟摆摆荡的幅度,增加极限体验,帮助孩子建立更清晰的感觉。Dr. Auer说,他曾经带过一个女孩子(6-7岁),走路超过5分钟,她就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因为她之前从来没有过走路超过5分钟的体验,她的钟摆跟大部分孩子的摆荡幅度很不一样,但是可以通过一点点增加摆荡幅度来改善的。
温度觉
温度觉,听到这个名字,以为我们是有感知温度的能力,再细想一下。
摸一摸你身边的桌子、椅子,有金属的部分、有木头的部分,你能感觉到它们不同的温度。再摸一摸毯子、窗帘或是我们身上的衣服,感觉温度又是不同的。
可是奇怪,如果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已经待了足够长的时间,理论上拿个温度计来测量,所有在这个房间里的物体的温度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手摸上去,温度的感觉会是不一样的?
温度觉并不像一个温度计,随时跟我们报告现在的温度是几度。实际上温度觉感受到的是这个物体会不会吸走热量,布料不是好的热导体,而金属很容易导热,所以我们摸到金属就会感受到手凉了。
对我们的生存来说,客观的温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的热量是不是在流失,所以温度觉感受到的是一种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来确保我们的安全。
温度觉不仅是外在的,也包括我们的体验。
《十二感官》一书中提到,为何我们会对一些事物不再感兴趣?甚至对某人不再过问。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失去温暖。内在的太阳不再燃烧,以至于我们无法将兴趣辐射出去。这依然是个温暖的世界,只是你的温度觉暂时被关闭。你不忍心看着别人独自站在冰冷的角落,我们也同样不愿留下你一个人在外面孤独受冻,这就是我们的温度觉。
运动觉
Dr. Auer介绍运动觉体现了四种能力:
1.自身活动的能力
我们身体为什么能活动?
是我们的意识让身体运动起来,身体表现出来的其实是我们心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孩子是如何学会爬楼梯的?
没有人教孩子爬楼梯,是楼梯本身教会了孩子每次要把腿抬多高才能爬上去。
2.与人协作的能力
与人协作体现在我们是不是能够和别人保持一致,能不能根据指令做出合适的反应。同时与人协作也是一种共情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对于去学校的孩子特别重要,如果一个孩子跟不上学校的节奏、不听老师的指令,也许是听到做不到、也许压根就没听到,那日复一日,他们也会对自己失望,就不再想去学校了。
所以对于跟不上节奏的孩子,老师和父母更要让他们多运动。
3.熟练掌握的能力
这体现在我们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材质和工具,能够适应不同的对象,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同样是锯木头,新手使蛮力,熟手使巧力,所谓熟能生巧。我们通过不断运动、练习,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华德福学校里,会有木工课,孩子通过锯木头,体验不同的木头、不同的纹理如何发力,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这一技能。
开车时随时都可能有突发状况,我们能够预判并做出合适的反应,都是运动觉在起作用。
4.自我表达的能力
本质上,每个人只能通过运动来表达自己,但表达方式有很多种,音乐、绘画、舞蹈、戏剧、演讲、做手工......
我们要让别人能够明白我们的意思,就要不断地通过运动来实现。《蝴蝶与潜水钟》的作者让-多米尼克鲍比,全身瘫痪仅靠眨一下左眼,这样写下一个字母、一个词、一句话......写下这本书。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更自由的人,那么多种多样的表达能力就是基础,只是单向的发展某一种能力,会让他们受到束缚。即使很早发现孩子的天赋,也可以让他们再多尝试其他,发展更多表达自己的能力。
终于明白华德福学校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艺术活动了。怪不得华德福的毕业生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他们有机会发展多种表达自己的能力。
平衡觉
运动觉和平衡觉的联系很紧密,就像语言觉和思想觉两者密不可一样。
任何运动都需要平衡觉,同时发展平衡觉需要运动。
Dr. Auer说,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发展平衡觉了,妈妈如果怀孕期间不爱运动,孩子在学习走路前需要发展平衡觉的时间就会不够。不知道有没有妈妈体会到,自己不爱动,孩子学走路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呢?
睡觉时平衡觉也就不工作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睡觉的时候需要躺着。
平衡觉也有三种能力:
1.发展方向感
左右不分的小伙伴们,你们的平衡觉是怎么了?
2.感受到重力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可以站直,也是因为有了平衡觉。如果是运动能力丧失的人,即使要让他们坐上轮椅也需要有固定带。
3.专注的能力
现在你试着晃头,盯着手机看我写的字,怎么样?可以看得清吧。
那你不晃头,晃手机再看看能不能看清我写的字?是不是就不容易看得清了。
平衡觉是让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晃动中,能够将自己稳定下来。我们自己稳定而平和,才能专心、保持注意力。
小巫老师经常提到,平衡觉没有发展好的孩子数学学不好。华德福学校里,设计大量发展平衡觉的活动,包括走平衡木、骑独轮车等等。我们在工作坊里也体验了一下走平衡木,正着走、倒着走、手脚并用的爬过去......体验完之后想再回去上小学。
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平衡觉是四种基础感观,孩子发展了这四种基础感觉,才让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这等于是孩子的生存工具。孩子通过对身体的认知,从而认识到自己。孩子在自己的身体有没有感觉到,舒适得像个家,是他们去学校的前提。外在世界如此嘈杂,孩子需要有稳定自己内在的能力。因为如果没有家一样的安全感,他们很难专注于其他事情。
嗅觉和味觉
嗅觉和味觉是中级感观,这两者我们并不陌生。值得提的是,味觉只能感到液体,如果你把盐撒在舌尖上,一开始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唾液将盐溶解了,我们才能感觉到咸。味觉有预警的能力,对于强烈的刺激或是有危险的食物,我们本能的会吐出来。而嗅觉感受的是气体,气体会很快的充满整个空间,我们无法主动阻止自己吸入,这是嗅觉一大弱点。雾霾人人吸,嗅觉让我们感觉到人人平等。
当然球妈不准备只让你用视觉、语言觉和思想觉就感受到六天工作坊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只能在我们面对面打开所有感官时,才能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