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学校共有滨文、富春两个校区,下设17个二级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本科专业32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
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2、大学历史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
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
3、师生组成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100余人、学历留学生700余人。
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5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4、强势学科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5、就业情况
(在学校官网未找到2020及2019年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 届毕业生(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 96.59%,其中本科生为 96.43%,硕士生 96.96%,博士生 97.78%。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6.86%。
本科毕业生中,有 1152 人以单位就业形式就业,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70.85%;升学 382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23.49%;出国(境)深造 12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 0.74%。
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依然以浙江省内为主,省内就业占比高达 82.88%,其中选择留杭就业的占到 47.19%。省外就业人数占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为为 17.12%,就业地区主要为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外就业人数 10 人以上的地区为:上海 44人,江苏 32 人,贵州 24 人,北京 18 人,广东 17 人,西藏 10 人。
6、升学流向
2018 届本科毕业生赴国(境)内外升学的总人数为394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24.23%。其中,国(境)内升学人数 382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比例为 23.49%;国(境)外升学人数为 12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比例为 0.74%。毕业生境内外升学的学校以本校为主(占到 60%以上),此外还包括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名古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等。
7、毕业薪酬
本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及以上的占到39.2%(其中7000元及以上的高起薪者也有12.64%),3000~5000范围内的将近一半(47.98%),3000元及以下的占12.82%,总体上起薪水平较高。就社保待遇而言,82.05%的毕业生表示初次就业的单位有“五险一金”,92.12%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提供“五险”,说明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首份工作都具备基本的福利保障。
8、转专业
学校要求:入学后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不含补考、重修合格),无缓考科目;本学年第一学期必修课程累计加权平均学分绩点列本专业年级前50%(含),其中体育课程成绩不计入必修课程平均绩点;每个专业可以转入的人数控制在该专业年级招生人数的10%(含)以内;四年制、五年制专业不能转到七年制专业学习;理科生源学生只能转入当年招生的相应的理科或文理科兼招的专业;文科生源学生只能转入当年招生相应的文科或文理兼招的专业;每位学生限报一个专业。
9、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