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万达、百度、腾讯宣布共同成立万达电商,一期投资人民币50亿元,万达占股70%,另两家各15%。从名头上来说,三家都是巨无霸企业,唯一的缺憾是,每一家都没有做电商的成功经验,腾讯拍拍,百度有啊、乐酷天、百度Mall全军覆没,有社交软件和搜索引擎这两个转化最高渠道的引流都不管用。
四年不到,万达电商从龚义涛、董策到刚离职的李进岭,三任CEO的年薪从200万到450万再到800万元一路飙升,从一开始被人看好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腾百万”到更名飞凡,其O2O电商之路越来越像其名字越飞越平凡。
我们通常喜欢从成功企业和失败案例当中总结经验。从目前市场上成功的电商企业和失败的电商企业之间,我们或许能够窥见万达电商的未来出路在哪?
电子商务的出现解决了人和商品之间的连接。
淘宝相当于把实体的集市搬到了网上,你可能工作繁忙没空去逛集市,或者集市离你住的地方很远,你要去一趟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很高,这个时候淘宝集市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的难题,你只需要动动鼠标或者在手机上划一划,然后等待送货上门就行。
同时人又是有惰性的,当我习惯了逛一家集市之后,哪怕另一家有差不多商品出现,我也懒得换地方,因为你的东西雷同,但我没有和你打过交道,谁知道你做生意守不守规矩,卖的东西真不真。所以,当淘宝成规模后,腾讯推出拍拍,百度推出有啊,一个有社交的天然基因,一个有搜索引擎的巨大流量,就因为只是一味模仿,完全没有让消费者换地方的冲动。一段时间以后,这两家的入驻商户一看生意冷清,又关门歇业重回淘宝。
现实中逛过街你就知道,往往相邻的两个集市,一个生意好,另一个则要惨淡得多,人类是集群动物,哪里人多偏要往哪里挤,从吃饭到购物无不如是。
再说说另一家成功的电商范例京东。
京东之所以成功,同样是从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入手,比如你逛市集,基本上商户不会给你开发票吧?有时候你主动找商家要,别人还要给你找个理由推脱,什么小本经营,开票的话你加个税点吧。什么这个月发票用完了,你下次来我一定给你开,结果你下次来还是一样的借口。你买的东西要是出问题了,要维权千难万难,而且谁知道哪天这商家就关门跑路了呢?反正他只是租门面做生意。
京东上来就明确告诉你,我这全是我自己卖的东西,绝不跑路,每一样东西,不管你要不要求,统一开发票,保证正品行货。商品出问题,我上门收件售后维修,快递服务态度不好送货不及时,我自建物流,连配送员都是我的员工,每一个环节你都可以放心。
所以,百度和腾讯这两个大金主没做成的事,被京东做成了,成功抢占了电商的一极。如果说淘宝像集市,则京东更像百货公司,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无非是把现实中的不同商业体系搬迁到了网络上。
但这两极就真的完美无缺了吗?也不见得。
阿里这两年的盈利着实可怕,现金奶牛,但这背后的隐患在于,随着阿里把控了流量入口,竞价模式越来越炉火纯青,造成90%的商家赚不到钱甚至亏钱,10%的头部商家也越来越难以维持昂贵的流量消费,就像现实中的市集,一个门面的租金炒到天价,最后商家发现,生意火爆的背后,钱都跑到房东口袋里去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市集的商户只能选择离开。
京东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要盈利,要么开放第三方商品入驻,要么提升商品的毛利,或者和超市搞的入场费类似,你想要你家的产品排在推荐位置,交钱吧!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去除中间环节,过去实体经济存在着层层中间商,电商的出现把中间商的利润空间挤走了,导致现在实体经济也开始加速去中间商的环节。而阿里和京东这两年的高速发展,却人为的把自己变成了最大的中间环节,并且这个中间环节的成本已经节节攀升到了和过去实体商业相差无几甚至更加昂贵的局面。
这就为未来新入场的电商提供了颠覆的可能。商业的本质是撺取利润,阿里和京东的利润来源就是把自己变成渠道的入口,让厂家变成自己的供应商,新的搅局者必须意识到,如何把中间环节的费用去除,让厂家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新鲜,难就难在如何想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真有这个本事,岂是800万年薪就能搞定的事?就是给8000万也不是说能想出来就一定能想出来的。如果有钱就能让新的商业模式从脑袋里蹦出来,那么腾讯和百度当年如何会失败,现在又岂会轻易放弃电商这块肥肉?这都是不差钱的主。再者说,能想得出来的解决思路的人,现在绝对不会在乎这800万的年薪。
急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金钱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这些巨头们来说都不叫问题。飞凡的命运,就在于从飞凡到非凡之间,不仅仅只差一个字,更差着一个商业模式。
PS: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使用依据CC0协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