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假如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如何选择:
假如你的父亲生命垂危,而你即将参加高考,你将如何选择呢?
A.在医院陪着父亲度过最后的时刻
B、去参加高考
相信你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我想跟大家谈谈昨天上午发生在作文课上的一幕:
孩子们推荐优秀作文,选读的是一篇叫做《忍着不死的父亲》,讲述了一位生命垂危的父亲为了熬到女儿高考结束,忍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数次昏迷都奇迹般生还。女儿为了让父亲安心,她拼命努力,高考发挥出色,母亲一次次痛苦的面对丈夫的煎熬,痛彻心扉,却只能忍着,奔波在丈夫和女儿之间。
7月9日,高考结束,女儿发挥出色,迅速跑到医院向父亲汇报了自己的情况,昏迷中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嘴角牵动,慢慢上扬,经历了那么多苦痛的父亲终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下面进入孩子点评环节,孩子们大多都被文中父女之间的深情和亲人之间的真情给打动了,孩子们的点评,从语言到构思,从写法到感情,都很到位也很动情,并且很有深度,有广度,我很欣慰。就在孩子们的点评即将结束的时候,事情居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老师,我看到了一个很可悲的故事。听了这篇文章,我感觉到很悲哀,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悲哀。”一个很有思想的女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被她的说法一下子牵动了。每个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
一刹那,我也陷入了迷茫之中,大多数孩子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是“爱”,而这个孩子看到的却是“悲”,我的心揪了一下。如果孩子看到的仅仅是生活的阴暗面,而看不到生活的阳光,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此时此刻,我的引领非常重要。
于是一个问题自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假如你的父亲生命垂危,而你即将参加高考,你将如何选择?
A.在医院陪着父亲度过最后的时刻
B、去参加高考
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许久之后,一位女生站起来了,说:“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医院陪我的父亲,因为父亲养育了我那么多年,我不能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离开他,去选择所谓的高考,我要陪伴他度过生命中的最后的时光,让他感到安心。因为高考可以再来,而父亲只有一个!”孩子说得很动情,立即得到了大家雷鸣般掌声的认可。
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也很欣慰。我看到了一颗颗懂得感恩的心灵,一个个拥有爱的孩子。
谁说现在的孩子很无情!
孩子们的发言结束,我开口了:“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吗?”
“想!!!!”孩子们的眼睛齐刷刷地指向了我,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说:“我,会选择去参加高考,而不是在医院陪父亲。”几十双眼睛刹那间变得迷茫、诧异,再次齐刷刷地投向了我。
我稍微顿了顿,再次开口:“孩子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放弃高考,去医院陪父亲,父亲会怎么想?”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之中,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父亲会满心欢喜,觉得他养了一个特别懂事孝顺的孩子吗?他会带着满足和喜悦含笑九泉吗?”孩子们被我的问话又一次拉入到沉思之中……
停了好一会儿,我说:“孩子们,你们选择去医院陪父亲,证明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是值得欣慰的!但是,父亲对你的这份孝心是不领情的。如果他知道你放弃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放弃这么重要的人生选择的机会,而去医院陪他,他感觉到的不是欣慰,而是痛心和自责。父亲如果就此离开了,他是死不瞑目的呀!”
“如果我是这个病床上的父亲,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女儿参加高考,而不是放弃这么重要的机会而去医院陪我。不仅是我这样想,我相信,所有的中国父母,在面对这样的时刻,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高考,而不是在医院陪他。”
“什么是爱,什么是孝?向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就是对他们的爱和孝;遵从他们内心的想法就是爱和孝!孩子们,希望你们听听父母的想法,珍惜拥有的亲情,向着他们期待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孝!”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眼神不再迷茫。或许,今天他们又感受到了有关生命、亲情、孝敬等方面的心灵的洗礼!
也许,这节课不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