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折页,完成拆页的I,A1及A2
《高绩效教练》,39页
提高觉察力和责任感最有效的问题应以寻求量化或收集事实的词语开始,比如“什么”,“何时”,“谁”,“多少"。不建议使用“为什么”,因为它经常意味着批评和引起防御心态,而且使用“为什么”和“如何”时,如果客户不合格,两者会引发分析性思考,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分析(思考)和觉察力(观察)是不同的心理模式,根本不能同时应用并同时达到最佳状态。如果需要对事实准确地报告,对其出处和意义的分析最好暂时停止。如果我们需要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最好表达成“是什么原因......“;“如何”的问题表达成“做这件事情的步骤是......”这里能引发具体和真实的回答。
I:
仔细阅读原文,仔细体会,不由得转而感 叹何谓语言的魔力。高绩效教练,作 为COACH,沟通的成果不是以教练的口才或理论水平来评定,而必须以沟通成果来界定,也就是说,被沟通者的接受和配合程度才是决定沟通成功与否的要点。在人际交往中,人家常讲的关系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心的链接,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 先选择心的链接,链接时不要引起对方的反感与防御,通常人们对于事件本身比较容易沟通,但是一旦感觉到了个人人品或是能力受到攻击,就会自然本能进入自我保护的机制。所以,当沟通双方就事件来沟通,会比较容易达成成果。 同时,如果万一确实是被沟通方存在问题,也要避免直接刺激而导致对方的逆反心理和不配合态度,直接进入解决问题的问话沟通。
A1:
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我们通常容易本能进入以高歁下的状态。比如,孩子成绩没考好,直接丢一句:“为什么这次考试成绩这么差呢?”通常孩子要不假装听不见,要不就是扭头不理,好点的态度就是回答:“不知道。” 好了, 沟通一下进入僵局,不但没有引起孩子对考试成绩的重视,反倒直接影响了亲子关系。实在得不偿失。
A2:
聪明的教练型家长,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换一种方式,得到的配合度就不一样,来,我们看一看。
家长: 哦,这次考试六十多分呀。
孩子:嗯。 (不高兴的)
家长:谁是最高分,多少呀?
孩子 : 某某某, 九十多分。
家长:我们比最高的差了三十分左右。
孩子:嗯。 (可能会有些不好意思)
家长:我们看看试卷,分析一下是哪里没做好。可以再注意一下的。
孩子:好吧。(可能不太乐意)
家长:看,这道题,我们是不是以前作过,宝贝看看是哪个地方出了差错。
孩子:是这里,小数点标错了。我会做的。哎。(发觉自己的粗心大意,有些懊恼。)
家长:你看,这次成绩没考好,是不是有它的原因呀,如果,我们象捉坏蛋一样,把这些不好的原因都捉出来,下次成绩会不会提高很快呀
孩子: 嗯。 我基本都会做的。 下次再仔细检查,肯定可以考高分。
这其实也是一样问为什么,只是教练型家长采用用了对事,细节化,具体化,剥丝抽茧一层层瓦解孩子的本能防备心理 。达到了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