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正赶上大寒时节,早上天气寒冷,由于,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次活动了,我自认为孩子们不会再来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是没有被寒冷阻挡,高兴的来到社区参加阅读活动。
不过,这最后一次活动小朋友比较少,但是虽然很少,我们也进行了有趣的讨论,孩子们轻松自然的投入到对书籍的思考中去。
小学组,我们先阅读的是《小石匠单挑大长城》,这次我们已经看到了第十章《老先生神奇失踪》,我想听听孩子对“失踪”的理解,我就问孩子们:什么是失踪?结果等了半天,没人回答,于是,我就问小朋友:你失踪过吗?小朋友摇摇头。从这个摇头,我心里清楚,孩子知道这个词的大概意思,但很难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然后,我就设计几个场景让小朋友判断:第一是有个小朋友跟妈妈玩捉迷藏,藏起来了,叫失踪吗?小朋友果断说不是,这是游戏。第二是小朋友跟妈妈去逛公园,结果人多走着走着找不找妈妈了?叫失踪吗?小朋友说:不叫,应该是走丢了。第三就是有个人突然就不知道去哪了,怎么找也找不找,找了好长时间,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小朋友马上告诉我这是失踪。
这个简短跟孩子聊天的过程,不但让孩子理解了失踪的意思,还让孩子进行了判断分析,陪养孩子的思维习惯。
幼儿组我们看的绘本是《三只捣蛋猫》,我拿到书的封面,没有告诉小朋友书的名称,先让孩子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轻而易举的告诉我是小猫,我接着问:这三只小猫什么样?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都是围绕着什么颜色呀,什么样子呀回答的,但我想让孩子通过判断画面,说出三只的性格特点,这显然有点难。
于是,我改变问法说:听说小猫都是很温驯的,你们觉得这三只小猫温顺吗?孩子们摇摇头。我接着问:你们觉得可爱吗?他们又是摇摇头。我再问:你们觉得他们坏吗?这回孩子们露出笑容说:有点坏。我明白了,其实孩子看完这三只小猫是有自己感受的,但却不知如何表达。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让孩子对猫的感受表达出来,也知道很多词语,同时知道用哪个词语更合适。
为了巩固孩子这种对画面分析判断的能力,翻到第一页,我也不着急先读书中的字,而是让孩子观察判断发生什么事情了,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们都表达完自己的看法时,我把书中的字念给小朋友听,小朋友豁然开朗,于是更加对这种预测推理感兴趣,不知不觉的孩子这方面能力又得到锻炼。
跟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讨论、可以聊天,不要让他们成为被动的听着,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才能愿意思考,经常思考。
大寒时节虽冷,社区阅读却暖,暖在书香充满了整个社区,暖在小朋友对阅读的热情,还暖在我们看书讨论中浓浓的思索,更暖在我们听故事聊天中热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