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愈加挑剔。在以前农耕时代,只要你会挑担子、有力气,或者有一门小手艺,你就是能人,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但现在可不同了,要是没有点知识水平,怕是连出个远门都不行了。而要想像以前那样,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那种人,就必须拥有一些必需的技能。技能需要学习,因此学习就变得越发重要了。
所以,该学什么,怎么学就变得很重要了。现在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信息的传播越来越简单方便,高质量的信息也是挥手即来,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想要的知识的问题。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过于庞大的知识积累汇聚了无数斑驳复杂的信息。我们越来越无法招架这么多的信息流,所以现在我们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方式学习了,我们需要一个更高效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学习。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世界上的知识文化多元混合,就像夏日夜间的璀璨星空。不过看似不可琢磨的点点星光其实也有规律可寻,正如星座的产生。像大熊座、猎户座还有天蝎座等等都是前人无数次夜观天象得到的结果。
而知识之间天然具有相关性,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连接起来,建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对照着这个体系框架去连接那些本质相关的知识。
有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埃隆·马斯克,从青少年时代起,他每天看2本不同领域的书。
10岁的他刚得到电脑就很快学会了编程,
12岁时就设计出了一个名叫“Blaster”的游戏软件。
后来,他花了四天时间自学给排水系统,然后就开除掉了公司里负责这块的工程师。
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他拥有一套成熟的知识体系紧密相关。而关于怎么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下面几点建议:
1、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2、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
3、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知识的框架结构
埃隆·马斯克说过,一定要把知识看做语义树--确保你理解了基本原理(即主干和大的分支),然后再去看树叶/细节,否则他们会无处可栖。他就是使用了第一性原理,看到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将其分解为小块。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问自己:“它让我想起什么?”和“为什么他让我想起这个?”通过提问,将不同的知识相互连接,放进自己的大脑知识体系中。
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加深知识间的联系,让知识可视化,更加利于大脑吸收记忆。
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是非常磨人的,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是收获却是非常喜人。其实可以用吴伯凡老师的总结来表示这个过程:
学,是从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出发,向外探索并接触新事物。但是随后你要返回你的知识大本营,重新整合了解新的片段,然后再次出去探索新的东西,一次次地来来回回,你能够将已经接触的新知识归入到你既有的核心知识大本营当中。简而言之,就是在核心知识内部建立一种连接,连接一个个碎片化的新信息。
习,是通过不断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让你的大脑,让你的新知识逐渐地下沉,到你的下丘脑,进入下丘脑以后,你的新知识就会变成一种意识自动化,老司机开车就是意识自动化,边开车也可以边接电话。他的开车行为已经受他的意识自动化的控制。
从学接触陌生的、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让你感到不适的信息,然后通过多次的重复,也就是习,将新的知识内化为你的意识,变成一种意识自动化,你的专业技能也就形成了。
上面这三段吴伯凡老师的话是一种搭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下面是关于促进学习的一些方式。如公众号“遇见小mi”里的一篇文章所说:进步,能不能成长,先看能不能和自己原来圈子里最厉害的那些人成为好朋友或竞争对手;接着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接触新的圈子,更新自己的认知。
因此,不光知道怎么建立知识体系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让自己真正的进入学习状态,有时通过一些方式逼一逼自己也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懒癌症我们或多或少的都有,光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干一些累人的脑力活有时就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