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红寺崖
魏周全/文
(平水韵)
直立河边傍索桥,
壁悬千尺映红窑。
栈道弯曲水生响,
群鸟栖身燕空骄。
水调歌头…红寺崖(词林正韵)
梨园世界冠,崖寺是谁裁?红岩层叠藏幽,浪击水痕排。葱葱郁郁堆岸,浩浩汤汤水阔,崖深尽岩材。钢索桥梁峻,电站水中栽。 登崖顶,望胜迹,上亭台。洞门敞豁,燕子穿越舞旋来。尽浴晨风暮霭,历经浪涛波涌,浩气荡心怀。奇崛寺崖秀,赏悦意悠哉。
为什么叫红寺崖我并不知道,更不知道它的由来,但它坐落在家乡什川镇黄河西岸的历史起码有千万年了,从小在它的对岸三合水车边游泳、玩耍,对它的身影再熟悉不过了。经过近五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家乡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未变的就是这红寺崖,他依然巍巍不动的屹立在那里,经受着岁月的磨砺和风霜雪雨的浸蚀。
红寺崖长约三百米,高约三十米左右,上半部略伸向黄河,下半部稍稍内凹,远看有点弓形,标准的悬崖峭壁,从上到下都是朱红色,极像丹霞地貌。近看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岩层和水痕以及形状不同的洞穴。岩层和水痕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水位的遗迹,洞穴则是各种鸟类的栖身地。这里是什川盆地最为狭窄的地带,水流湍急,激浪若奔,夜晚的浪涛声能传出数里之外。一九七一年乡亲们自筹资金在这里架起了一座钢索吊桥,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农民第一桥”。也许桥过于闻名,前来的游客来往不绝,赞美的文章连篇累续,但很少有人提及红寺崖,更无一字文章介绍。
实际上红寺崖的美并不亚于吊桥,桥没有红寺崖的衬托显得单调,红寺崖没有桥的点缀显不出奇崛,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站在红寺崖边向东望去,什川全貌一览无余,青翠的魁星阁隔川相望,碧绿的古梨园尽收眼底,神圣的魏园殿,华丽的黄河楼一目了然,卧佛山,水电站两两相看,小峡桥、钢索桥上下呼应,有曹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妙!
清晨,日出魁阁,站在河对岸看红寺崖,有壁立千仞,崖高万丈之感,雄伟壮观,气势险绝,这时若乘一叶皮筏顺流而下,白波耀日,水光接天,纵一桨之所能,凌万顷之茫然。似乘奔御风,而不知疾也。足可和苏轼泛舟赤壁可比。假若在悬崖之顶有清泉流出,一道白练自天而降,也可和庐山瀑布争高。沿崖顶有一条两公里左右的木制栈道和小峡水库相连,弯弯曲曲,高拔险峭,似三峡中的水上蜀道,走在上面微微颤颤,不寒而栗!悬崖间的大小洞穴栖息着无数的各种鸟类,尤以燕子最多,成百上千的燕子漫天飞舞,自由盘旋,似海鸥般在崖间,水面展翅浩翔,时而贴着水面,时而冲上崖顶。悬崖的斜对面是水上游船的码头,由于疫情的原因游船停泊,游艇闲系,不然又是一凡不同景象。
看什么样的风景就有什么样的情怀,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心境。 坐在崖顶的凉亭里,环绕 四周景地,四山崛峨,烟云缭绕;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房舍俨然,若隐若现;大道平坦, 宽阔无际。山光水色熠熠生辉,可洗心养眼!愉悦心情。每一处风景应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家乡的山石上篆刻着无数古老优雅的传说,而谁来为红寺崖杜撰一段美好的故事,传承一段美丽的传说呢?然而时光匆匆,岁月悠悠,一个转身就是匆匆数年。今天坐在这里,乐山乐水,让老去的烦恼,厌倦的事态,消化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里,渗透到生命里,大概余生的意义就该如此吧!
20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