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的一边是一溜的百货商店,这些店的年纪比英子的年龄大,英子是个新媳妇。店铺墙面上隐约可见某某供应社的字样;离百货商店近的是布店,这里的人时兴做衣裳,光顾者多是大姑娘和小媳妇。稍远点有个铁匠铺子,这里的铁匠工不但会打农具,也会帮人家补脸盆;这里的人家啊一个脸盆都可以传代。犄角旮旯处是丁老头的小小杂货铺,同时也是他的家,小小杂货铺其实是个竹屋,丁老头住在竹屋里一点都没有隐士高人的感觉,他早上卖茶叶蛋,平日里卖水瓶塞子、松紧、针线、菜子(蔬菜的种子)、敌杀死(农药),他女儿家就在斜对面,招了一个女婿,丁老头和女儿女婿不一起过,靠这杂货铺他能自己养活自己哩。
农忙过去了,英子来到布店,她男人是贩毛竹的,所以比其他在家种地的强。英子不铺张浪费,但也不刻薄自己,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这不初秋,她给自己扯几块新布,送到裁缝那里去量体做新衣。英子她不知道她这叫高级定制的。裁缝是个秀气的小女孩,娇娇小小,一看就知道是知青人家的女儿。这里的人不管是老一辈还是小一辈对知青都很客气,因为他们觉得知青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和裁缝一阵商讨,对!这里的人做衣服,裁剪之前顾客和裁缝之间是要讨论的,哪里多收点哪里多放点,加一点当下流行因素。可不能做土了,可不能和别人都撞衫,毕竟人活一世草活一秋。得有新的尝试新的改变。
英子也有烦心事,她烦啥呢,外面的事有丈夫,家里的农活有老公爹指挥,老公爹可是农活好把式啊。英子烦她不识字,英子觉得村里的新媳妇无论家里家外事还是待人接物她都是拔尖的,就着不识字感觉比人矮了一截。为此英子恨她妈偏心几个哥哥,哥哥读书了,而她没有读书。
丈夫见她愁眉苦脸遂建议要不你去读夜校吧,花不了几个钱,正好暂时没有孩子,你晚上也能抽出期间去上课。
英子去了,从"上中下大小了"学起,英子没想过学富五车,也没想过出书立传,能识得字,不做睁眼瞎就行。
忘了说了,英子心算非常好,通常她丈夫贩毛竹回到家把账报给她,她在口中念叨几句就算得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