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嘻嘻哈哈的景点推荐文,最终被我读得泪流满面,是不是很奇葩?
文章这样说:“两年后,我随缘皈依三宝,做了临济宗在家弟子。大和尚开示我缘起论时,告诉我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他说,执念放下一点儿,智慧就升起一点儿。”
“三宝”是什么——想说“什么鬼”,怕触众佛家弟子的怒,还怕犯了冥冥中的或许真有的神的忌讳,少说为宜。
临济宗?在家弟子?大和尚?于我,统统都需要扫一下盲。身边那么多佛家有缘人,十几年如一日,潜心修佛,道行渐深。“修”,不就是咱俗世之人所提倡的“学习”吗?“修”还是有必要的。
还好懵懵懂懂似乎懂一点“缘起论”“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执念放下一点儿,智慧就升起一点儿”的字面意思,否则半世书生的名号真就徒有其名了。
作者写完这段,笔锋一转,撒了把催泪瓦斯:“可是师父,我执念重,如缕如麻无尽绵延。”瞬间泪崩……
多少愿望和微不足道的想法,在行走的路途中丢失?
小时候,幻想将来浪迹天涯。最终还是被生活扯着鼻子,循规蹈矩的一路走来。追逐自由,心是有的,梦却没了。
也想远离地心,去拉萨,在藏语藏乡里止语,缓缓地走,或随意的席地坐于墙角,晒晒灵魂。也想像三毛一样,听心内的声音,去远方,去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过最浪漫的时光。或者走过敦煌,停于胡杨旁,等风来,扬起漫天金黄的树叶,仰看它们打着旋儿飞,打着旋儿落。向往的自由,曾经的执念,被生活打得七零八落。
执念,有,稀疏平常;无,不必谴责。可是执念重这三个字,就像鞭子抽打后背,伤的是背,痛的是心。
“可是师父,我执念重,如缕如麻无尽绵延。”是有多无助,才去和非亲非故的师傅倾吐心声?
无奈的是,很多时候,越是非亲非故才越无害。陌生人之间没有前世恩怨,没有利害关系,所交流内容更纯粹,更能为彼此着想。这个结论,二十岁时想不到,三十岁时不明白,四十岁时就大彻大悟了。
之前对每一份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都拿的起、放不下,相识容易割舍难。地久天长的愿望被现实敲碎之后,心就像被刀割一样,不是一阵一阵的痛,而是连绵不断的。如今,真明白了什么叫“看淡”。不纠结,不折磨,不挂牵,随缘。走了就走了,远了就远了。在认识她之前,生活不是一样好好的吗?
今天看到一个名字,“这么远,那么近”,生生看成了“这么近,那么远”。也许自带悲观,近总觉得远;也许是被岁月教会,近与远相生相灭;也许是心境使然,近怎样?远怎样?近即是远。
执念放下一点儿,智慧就升起一点儿。嗯嗯,是这道理。
不过还是心疼那些对师傅倾吐心声的人。他们如此善良,却伤痕累累。我一朋友就是这样。
前几天,她给我讲了一个“浪”的故事。说众生大多数是水,是汪洋的一小部分。水们希望平静,却时不时被浪推动,动荡不安。现实中的小人和坏人就充当着“浪”的角色。他们唯恐天下不乱,极强的掌控欲,努力左右他人的悲欢。可换个角度想,水太静就成了死水,浪无意之间也起了好的作用。
她这样劝慰着我,平静如水。刚刚她还忍不住流了泪,因为自己的遭遇。她如此善良,也要承受痛苦。她信佛,相信佛能帮她脱离苦海。很多人笑她不科学,我之前也笑她。现在明白了,哪是根?哪是源?心才是。心引你去哪里,跟随就是了。这和科学无关。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她能在自己痛苦之时,放下自己的痛,劝慰别人,这不仅仅是善良,更是通透。
她的执念,你见的是“固执”,也许是自己内心的固执;我却突然看清楚,这是善念,是大境界,是超脱。
所以,执念就执念了。该放时放,该执着时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