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100天精时力训练营(2020年版)
今日主题:8-3 [白天] 摒弃随时在线
学习日期:2020年11月11日
1、[进步]今天在课程中的我学+我思+我行:
1.1 温故
【我学】谢谢@木木小伙伴总结崔律分析问题的思路,梳理出如何讲道理的逻辑。谢谢崔律总是给我们展示各种落地、实用的方法和小妙招。
木木总结:先让别人愿意听(讲个故事吧),然后再讲科学依据,多使用对比案例,尽量深入浅出地将一个案例分析透彻,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坏处,接下来就让对方自己选择了。
【我思】与其说我不喜欢讲道理,不如说我不会讲道理。当我发现某人做的不够好的时候,我倾向于直接给建议。做的再多一点的话,我可能会说为什么按我的建议做更好,或者说明好处和不这么做的坏处。但是,讲故事、讲科学、使用案例、深入浅出分析案例从来不在我的意识中。谢谢崔律的亲身展示和木木小伙伴的总结,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沟通、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我行】戒掉给建议的习惯可能有点难,可以在给了建议后,增加一些科学依据、数据、图像或案例。
1.2 新知
1.2.1 识别:随时在线
【我学】今天又学到了一组概念对比。这组概念是多任务并行和随时在线。
两者的相同点是在表达方式上都用到了“一边……一边……”;在本质上两者都是任务切换。
不同点在于:
(1)多任务并行:同一时间点,两件事在同时进行。比如一边开车一边听课,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课等。
(2)随时在线:同一时间点,只有一件事在进行。比如一边写报告,一边回微信。(包括微信、QQ、钉钉等,不断回复信息。)如果用放大镜看的话,会发现者属于快速切换任务,会有信息等的损失。
【我思】这里的多任务并行通常是同时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比如一边用手脚开车,一边用耳朵听课。一边用手做家务,一边用耳朵听课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边等车/排队/候诊,一边刷小打卡。这个属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等车/排队/候诊都是创造了一个时间段,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做一些事情。和多任务并行不一样。
1.2.2 随时在线的后果
【我学】随时在线的后果包括:
- 多任务并行的后果:时间上、结果上、隐形损失。
- 所需总时间更长。eg.一边写报告一边回微信所需的时间远大于专心写报告的时间和回微信的时间之和。
- 改变大脑结构:不安分。大脑是终身可塑的,如果总是随时在线,大脑也会被重塑,导致容易分心,容易不安分。
- 焦虑、压力、疾病等。
1.2.3 制造离线时间
【我学】如何制造离线时间?
——答:关闭邮箱、微信、钉钉,一心一意专注做一项重要任务。
按照什么节奏制造离线时间?
*离线1小时→2小时→3小时……
*一天离线1次→2次→3次……
*离线是例外→离线是原则。
【我思】在制造离线时间方面也可以应用婴儿学步,先从做到一小时不看微信、不查邮件,专心做重要任务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时间,或者增加一天中离线时间的次数。最终,我们可以将离线从例外变成常态,也就是常规是离线时间,偶尔制造在线时间。
【我行】今天回听习惯力课程时,先退出电脑微信,同时将手机设置免打扰模式,然后专心听课、做笔记。
2、[检视]我过去在“随时在线”上的表现。
2.1 亮点/正面栗子:
(1)听课、写日志、整理碎碎念、整理日志时能做到完全离线。
(2)回顾精时力早期课程、阅读时能做到80%离线。
(3)离线后会上线几分钟,查看和处理微信信息。
(4)每天只在上午7:30查看及处理一次电子邮件。
(5)午晚餐吃饭时会一边吃饭,一边看剧,完全不会看微信。
2.2 不足/反面栗子:
(1)最近阅读纸质书时偶尔会在线,听到微信信息,会忍不住去看、去回复。
(2)开线下工作会议时感觉无聊,偶尔会看一些微信信息。
(3)10月底参加教学论坛时,没有做到离线,没有做到专心听报告,而是不断地拿出手机微信,处理招募小天使、准备日志整理资料等事情。
3、[复盘]对昨天“我行”的1+个PDCA:
P. 目标&计划:
和人交流时应用一次只做一件事。
D. 实施&结果:
(1)晚上和孙颖大师姐一对一交流时,前面都做到了完全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但是,三十分钟左右时,先是有人发起微信语音聊天,我直接挂掉,看了一下是同事,然后我就一边听大师姐讲,一边给同事发信息,说我在忙,问他有什么事情。结果同事没回复信息,又到了电话,我又挂掉了。大师姐听到了声音,问我是不是日清单提醒准备天使团团建,我说明了情况,然后我们就结束了交流。之后我又打电话给同事。
(2)20:00主持天使团团建时,做到了完全专注,没有出现“一边……一边……”的情况。
C1. 检查亮点:
(1)在和大师姐交流时,两次挂掉了他人发来的语音聊天和电话。这个层面上做到了“一次只做一件事”,只做交流,结束后处理电话。
(2)天使团团建为什么能做到完全专注呢?得益于我既是主持人,又是分享人,分享的时候共享屏幕,又要集中注意力,完全没有心思去做其他事情。
C2. 检查不足:
(1)收到微信语音聊天时,其实可以告诉大师姐,请大师姐等我看看是否是紧急事件。给同事发信息时其实我完全没有听到大师姐讲什么,感觉自己做的不太好。
(2)和大师姐交流以及参加团建时,忘记将手机设置免打扰模式了。因为潜意识里觉得那么晚了,不会有人找我的。结果没想到有突发的语音聊天和电话。
A. 下一步行动:
需要专注时将手机设置免打扰模式。
4、[任选]自问自答/问崔律/想说的话。
A、自问自答:
(1)【自问】为什么在敷面膜时看手机?
——答:敷面膜时看手机:通常敷面膜时设置20分钟的定时器,先洗衣服,大概花费58分钟,以前会拖地,最近好像忘了可以这么做了。空出来的1215分钟一般会坐在椅子上刷微信、刷朋友圈。
分析原因:①晚上洗澡后敷面膜,精力值低,只想做放松的事情,完全不想做需要动脑的事情(包括刷小打卡)。②我完全没想过单纯地坐着或半躺着敷面膜,什么都不做。这在我看来是完全空白的时间,我很难做到,我倾向于填满所有的时间。
(2)【自问】为什么在散步时听音乐?
——答:散步时听音乐:听完早课后去小区散步,都会戴着耳机,每周2次和妈妈语音聊天,其他时间听音乐,有时听歌,有时听钢琴曲等纯音乐。
【自问】能不能做到只散步,不听也不打电话?
——答:以前做到过,午饭后在操场绕圈,或者下午在办公楼后面的绿地绕圈。那个时候感觉能动用到存储脑,会有一些灵感产生,感觉很有趣。
【自问】那为什么现在不这么做了呢?
——答:早课后只想要放松一下,感觉音乐能加深散步的放松效果。
(3)【自问】为什么吃饭时要看剧?
——答:吃饭时看剧/动漫/综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从小到高中毕业离开家,我家一日三餐都是边看剧边吃饭,寒暑假回老家还是这样的模式,让我习惯于吃饭时看点啥。
【自问】有例外吗?
——答:有的。如果是和朋友一起吃饭,不看。如果是在食堂或外面用餐,不看。基本上都有客观条件让我不看点啥。
【自问】那为什么现在一个人在家做不到专心吃饭呢?
——答:因为觉得专心看剧/动漫/综艺很花时间,感觉有点浪费,而吃饭时随便看看,既放慢了吃饭的速度,又让我感觉挺放松的。
(4)【自问】为什么没有将“一次只做一件事”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因为耐不住寂寞,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答:在对以上几个具体现象进行分析后,我发现我有些耐不住寂寞,容不得有空白时间;我会觉得专心听课、看剧有点浪费时间,所以很多同时做的事情都具有让我放松的效果。
【自问】你想将“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吗?
——答:目前没想那么多,觉得在高专注的事情上争取做到极致,中专注的事情上尽量做。至于对注意力要求不高的事情,先放过吧。当然,偶尔也可以尝试下不戴耳机去散步,让存储脑发挥下作用。
B、问崔律:
C、想说的话:
感谢@飘凌叶在我行中提到“敷面膜不看手机”,引发了我以上的思考和自问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