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下午5:35,下班后5分钟,微信上收到老妈的一条信息:爸爸后天生日了,五十岁,记得打电话给他。
星期五,给老爸在网上准备了一份小礼物,预计隔天会送到家。
星期六,傍晚时分,拿起手机,给老爸打了一个电话。几秒钟后,老爸的声音响起,在两人各一句话简短的开头之后,我说道"收到快递了吗?今天生日是吧"。"接到快递电话了,还没有去拿。现在和女朋友处的怎么样了,你妈妈一直在为这个事情操心"。"不太合适,分掉了,没联系了"。随后便是一篇整理下来大约可以发布到简书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文章。初始听时,如观摩名人名句,感觉一切都是道理;绕梁三日后,似道理已通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绝于耳时,大概考验的只有耐心和毅力了。这场通话只持续了十多分钟,因为老爸临时有事情。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说不幸,平时习惯了接近一个小时的父爱,此次草草结束,真有点不习惯,或者说意犹未尽。
细数最近两年与爸妈的通话,他们更像是倾诉者,我是聆听者。他们在一件事上说了两年,语重而心长,一件事我听了两年,耐心且仔细。期间没有过一言不合就挂掉电话或者不耐烦的大吼大叫,有的只是温柔与平静。
细数余生,能够这样与爸妈通话、交流,是一件在有限时光里越来越弥足珍贵的事情。
我们从上大学之后,在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待得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而在这些少的可怜的时间分配上,留给我们与爸妈的时间可能看似很多,然而我们细想一下,在这看似很多的时间里,我们与爸妈确实相处同一个屋檐下,但是真正的交流、沟通甚至最最简单的聊聊天、扯扯家常的时间有多少,不多。有心人可以计算一下,但不要对结果感到害怕,因为结果可能少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工作之后,为了那所谓的理想与抱负,独自一人在外拼搏,在家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可能每年只有春节回家一次,回家之后,是否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亲朋、好友与酒局、饭局,然后时间逆反,白日做梦,夜间成猫。父母与我们每日的交流我想象了一下,应该是这样"早饭做好了,起来吃早饭,吃完再睡。午饭快做好了,起来洗漱,没吃早饭,身体怎么吃得消。饭给你盛好了,菜也重新热过了,起床吃饭。起来啦,饿了没,我去给你把饭菜热热,一天没吃东西,一定饿了吧”。“你们吃吧,不用管我。你们先吃,我等会再吃。我不饿。晚上我不在家吃,你们吃吧”我们的回复。很可怕的场景,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每一个发现这一现象的人,我想,可能都扮演过以上的角色,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这大概就是我会对一通与老爸的通话时间变短而感到意犹未尽的原因吧,毕竟,在当今,能够保持每周与爸妈通话已经变得十分难能可贵。
记得一次逛论坛,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大体上忘记了,但是有一句回复是这样的:
父亲75岁了。一天飞来一只乌鸦。
父亲问:这是啥?
儿子:这是只乌鸦。过了一会,父亲又问。
儿子大吼道:说了这是只乌鸦,你怎么回事啊!
后来有一天,儿子翻开40年前父亲的日记:
“今天他三岁了,他指着公园里的乌鸦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乌鸦。他又问我,我又回答。他问了我11次,我回答了他11次”。
当时我看完这条回复,眼泪差点流出来,用了很久才平复心情,然后产生出这样一个疑问:随着我们不断长大,心智不断健全,视野变得更加广阔,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但为什么变得像上文中的儿子一样,面对父亲,耐心全无。或许更严格的说,是爱的分量根本不足。
不要说人总这样,对待亲近的人太苛刻,对于陌生人显得过于宽容。这句话在我看来,用在这里更多的是欺骗自己。因为我们习惯了索取,而不懂的回报,习惯了向亲近的人索取,然后为了表现自己,向陌生人"施恩不图报“。
陌生人问路,我们恨不得送佛到西;公交车上,我们经常友善让座;路遇小偷,我们也会嫉恶如仇。。。。无一不展示着我们的礼貌、耐心、友善、勇敢等一系列优秀的品格,但是在面对爸妈呢?在外上班的时候,爸妈打电话让我们帮忙在网上买一些东西,可能一年也就一次,我们会说,忙,没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体店去买;放假回到家了,爸妈上班没时间做的一些事情,可能只是一些家务事,让我们帮忙做一下,可能我们也会嘴上答应,最后忘了;一家人一起吃个饭,可能我们会因为朋友的一个电话,没吃完就放下碗筷,跑了出去,甚至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爸妈为我们准备的一桌菜;有时候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将胡乱将气出在了爸妈身上。对比之下,其中可笑之处,显而易见。
很多时候,我们对同事、朋友、陌生人都是谦恭有礼的,而在对我们关怀照顾最多的爸妈面前,我们却把耐心与温柔粗暴地丢弃了。爸妈因爱而包容,我们却无限放纵了自己的任性、尖刻、挑剔和无所顾忌......因为我们知道,那份爱永远不会变质,被爱原谅是唯一的结果。
珍贵的东西总是罕有的,我们要懂得并珍惜。
一位女孩,因为一件小事跟妈妈吵架,然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到了晚上,无处可去,又身无分文,只好在大街上瑟瑟的走着,天气很凉。走到一面馆前,女孩闻着香味,努力的咽了咽口水,驻足不动。老板看到女孩,问:吃面吗?女孩点了点头,就走进了店里,找了一处看似比较温暖的角落坐下,双臂环绕,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摆在女孩面前,女孩好像才如梦惊醒,然后说道:我没有钱。老板说:吃吧,这碗面不要钱,我请你吃的,吃完早点回家吧,天气这么凉。女孩狼吞虎咽的吃完后,对老板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面,老板你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比我妈妈还好。这时,老板却说道:我哪比得上你妈妈,要知道我仅仅只是为你做了一碗面,你妈妈为你做的,可比我多了千百倍。女孩热泪盈眶。
是啊,在我们给予陌生人一份”好”时,能否以千百倍回报爸妈呢,毕竟陌生人感动我们的可能只有一个瞬间,而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爸妈给我们的这些瞬间,无处不在。
父亲在我们三岁时,可以指着乌鸦回答我们11次,希望在父亲75岁时,我们也可以指着乌鸦回答11次。
所以,每次与爸妈通电话交流到婚姻这个话题时,我都会用自己最大的耐心来听爸妈唠叨完,然后对他们说: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即使有时候可能言不由衷。给爸妈多一些爱与包容,更何况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我们。珍惜父母给予自己爱的机会,同时在被爱的时候做出回应,我想,是对父母最大的尊敬。
希望在父母健在的有限时光里,我们能够在合适的时候,扮演合适的角色,让我们与爸妈一起温柔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