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若水心灵小屋(亦名禅喜) 作者:若水,文字原创 版权所有
前两天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没有人推荐,但是在电商上看到它的销量还可以,看介绍不错就买了。
书挺适合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作者本人是英国一位心理研究者和咨询师,他以拟人化的手法来讲述了蛤蟆有心理问题之后,去找苍鹭心理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发生了种种事情,他一共进行了10次咨询,咨询师就层层深入地引导他。
最后,蛤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自己看这本书的收获是,对心理咨询的开始,怎样引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解决,有了更多认识。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去不断地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问题,去重新找回心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个对我是很有触动的。
当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心理咨询师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四种,幼儿期就有的情绪,包括恐惧、愤怒、悲伤、快乐,那咨询师就提到说,如果我们幼儿时期的一些基本情绪反复出现,就会得到强化,那很可能我们长大后会重复那样的行为模式,就是无意识地陷入这种情绪之中。
前段时间听一位老师的课程,他也提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回头梳理自己的一些从小到大的一些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就会发现,之前的一些行为模式,比如说容易去依赖别人等等,其实跟幼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系。
那通过梳理和回顾,回望到儿时那个弱小自己的一种无助、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当我们充分地理解这种情绪,其实这个情绪就得到释放了,那由这个情绪引发的现在的一些问题,一些防御性的行为模式,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一些流派会了解来访者的成长史,甚至了解一些细节和当时的情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几次实践发现,是很管用的。
我自己也试过,当接纳了儿时的一些情绪之后,就会更清晰,当下的一些问题不过是那时候情绪积攒到现在的一种转移。
这也提醒了我,比如有时候我们碰到成年人碰到的一些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自己可以放松下来,或者让来访者放松下来,去引导,这样一些答案,就会自动浮出水面。
就是我们的表情和行为可能你会说谎,但是情绪不会,有时候情绪看似压抑了,但一定会以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并影响到我们其他的感受和言行。所以回过头去让情绪疏解,情绪得到了接纳,也就不用再到处转移。
人,才能真正地活在当下。
至此,我也部分理解了为何精神分析学派等一些流派,如此重视童年的原因。
作者简介:若水,北大社会学硕士、前21报编辑,心理咨询师成长中,文章首发于禅喜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