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老百姓“打电话难”这一问题,仍然普遍。
在6、70年代,砖塔胡同的门牌号大概可以排到160号,这么多户人家只是在处于胡同中间的居委会设有一部公用电话,您如果想打电话,对不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打电话还好,但接电话就很难了。
比较起来,红大楼的条件要好得太多。
红大楼大门口有个传达室,有个免费接打的大院共享电话,号码我永远记得住,66580*。这部电话不对外公用,只在红大楼大院内免费共享。
有一个看门的李大爷,本名叫李俊明,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管理和传呼电话。
但全院约一百五十户人家,不低于6、7百人,又都是机关干部和家属,比较事儿,一部电话肯定不够。
那时候国家规定,副司局级以上干部,宿舍可以配电话机,红大楼原住居民大约有10%的家庭装有公家配的电话,十个楼道,几乎都有配电话的人家。
但由于红大楼邻里关系始终和谐,这些干部家的电话,基本成为各个楼道的免费共享电话,大大缓解了“电话难”这一问题。
例如,我住的那个楼道,开始只有四楼曹伯家有电话,为电话的事情,住在这个楼道的邻居们,可是真真儿地没少打扰过人家。
我家当时住三楼,很多亲戚朋友都知道曹伯家的电话号码6666*5,有什么急事找我们就直接拨打这个号码,也是时有叨扰。
曹伯的夫人曹姨,还有家里的孩子们,从来不因电话打扰私人生活而有抱怨,一直是客客气气,欢迎使用的态度,如果这仅仅是短时间的事情,或许不算什么,但是自从他家安装电话以后,邻里常年叨扰,人家常年没有任何怨言和要求,您说,这算不算好邻居。
其实,据我所知,和我不在同一楼道的段家、阮家等,都和曹伯家情况差不多,家里的电话,从来都是左邻右舍共享共用。
所以一般红大楼的原住民给人家留电话号码,不仅仅有大门口传达室那个66580*,还有另外一个他家同楼附近某司局以上干部家的号码,绝不会因为电话不方便而耽误事情。这种“共享电话”,也算是红大楼的特色之一了。
共享电话肯定会影响这些司局长、副部长家的私人生活,不过在红大楼,这一点点影响和这些老干部们与人方便的亲民作风相比,又能算是什么?
后来我当兵,有时候特别想家,就偷偷跑到镇上电话局给家里打电话,要是电话直接打到传达室,打不打得进去不好说,就是打进去以后,来来回回传呼电话又会浪费很多时间,而那时候的长途话费是很贵的,想想都肝疼。
所以一般电话都会直接打6666*5,曹姨一听是我的声音,马上就到楼下招呼我爸妈来接电话。这些事情不大,但每每回忆起来,内心都是暖暖的。
那时候的电话,都是外装的,如果谁家装电话,都有一个小铁架子,插在这家的窗户外,一目了然。
粉碎“四人帮”以后,不少老干部恢复了工作,有的还有提升,红大楼院子里副司局以上干部越来越多,电话普及程度基本可以达到25%以上。
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把这些老邻居又进一步地紧紧联系在一起,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曹伯一家,在电话使用上,一直是我们这个楼道的楷模。
照片: 1950年前后出生的红大楼部分弟子,1968年在院内合影,左起:楼一平、陈恭良、王建国、王小虎、段建军、陈恭和、卞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