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人就是孤独的,孤独地上台,孤独地演出,孤独地谢幕。周遭的一切不过是不断变换的布景而已。”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
谈及孤独,有人享受它,但绝大多数都在逃避或摒弃它。曲折的岁月蜿蜒出了形形色色的物是人非,我们都在生活的河流里艰难地前进或者无奈地后退着。
陪伴着我们的有时候是父母,有时候是同行的朋友,有时候是恋人。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孤身一人去走很多路,看很多风景,经历很多艰苦。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渴望爱情友情,渴望摆脱当下,但选择了不会孤独的生活方式之后,又开始渴望自由。有时候自由和孤独是形影不离的,你选择了爱情,就要对恋人负责;选择了家庭,就要对家人负责。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人赞扬亚里士多德是“离群而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批判培根“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繁华的沙漠。”周国平则说“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
我想大多数单身狗的生活都大致是一样的,早起刷牙洗脸收拾东西,会给自己准备一把伞,一件外套,然后出门买一份喜欢的早餐。走在路上或者在公交车上地铁上为了掩饰尴尬会时不时地看一眼手机,或者干脆带着耳机听一首安静的歌,常常是与世无争的样子。
即使在公司也会避免跟同事不必要的言语交流,下了班男生会去一条热闹的街上找个小摊撸串喝酒,女生回到出租屋给自己做一份复杂又精美的晚餐。偶尔熬夜,但大多数时候会孤独地睡去,明日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孤独乏味,很多人却乐在其中,有时候清晰地感知到孤独,不论会不会积极行动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至少说明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定位和生活品味有较高要求的人。
也不失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
在刘瑜的书里看到,“一个人要活的像一支军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越孤独越强大。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其中有一段写的是: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我最孤独的时候就是无聊和寂寞过后无法排解才让我感到孤独!
实习期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了回到家乡。那段时间我甚至开始恐惧送别,一起生活过几千个日夜的同学和室友,一个个的把她们送走,一遍遍的看着不同的人的背影消失在检票口,没有人肯再回头看一眼。
而更难熬的是我选择留下之后,一个人找工作,找房子,搬家,吃饭,压马路,孤独感翻来覆去地碾压我。
平淡而枯燥的生活有时候会让人生出很多无奈,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没有必要。后来习惯了那种生活之后,突然觉得没有被孤独折磨过的人是可耻的,我们生来都孤独,也是常态,而且只有经历孤独才能好好审视自己内心的渴望,不会为了排解寂寞而寻求低质量的陪伴,所以孤独也显得尤为重要。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孤独也是会上瘾的,想说却不说,在心里百转千回最后化为绕指柔,化为一个浅笑。岁月静好,独处时只有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对,不必假惺惺,不必勉强笑,多惬意。
希望你所做的事都是你喜欢做的,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而不会觉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