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应小女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要求,我们本意是要去安海五里桥(安平桥)的,却不知缘何无故锁桥,只得无奈驱车折回灵源山,而其实当初我们便有途经此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或许是因为此山占地相对比较辽阔,我们一直迷惑于前行的路上,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到达目的地,而是徘徊在历属的公园风景区,以至于我们所见的的人和车屈指可数而质疑。 我们只得使用导航定位,由于之前从未莅临,比较陌生,我们执意从任何可行的路口进入,直至阻挡的交警示意我们上、下山坡路口不一。手机的地图呈现蛇一般蜿蜒曲折的图标,如若身临其境大西南的“山路十八弯”,我们却清楚地意识到这顶多是我们八闽的丘陵地带。 踏破铁鞋,原来我们所要寻觅的地方正处于山顶的云端之处。甫一下车,已是中午午餐时分,于是我们便随意寻得一处饭店勉强解决饥渴。这里荟聚了几乎所有晋江本土的小吃与饮食——安海的土笋冻、菜粿,深沪的拳头母,永和的芋圆,还有烧肉粽和蚝仔煎等等。 豁然开朗,此处与当初又是另一番光景, 可能是正值大年正月初一的缘故,人和车异常多,刚才在上坡的时候就已拥堵了近半个小时,而其实当初车行至半山腰的时候,我们便也从打开的车窗闻得扑鼻的焚香和烧纸味。而此前,我们并不得知此地是一处宗教圣地,它虽名言山,其实最为闻名的却是一座古刹——灵源禅寺。 虔诚的本地佛教徒手提甜品,身着红色衣服,持点燃的柱香,嘴巴喃喃自语,进行着最为规范的顶礼膜拜,祈祷着富贵、吉祥与平安,也有诸多未归乡的外来打工人员携老带幼至此游玩,来打发一年一度不可多得的休闲而又无聊的长假。 灵源山海拔305米,地处泉南(晋江市安海灵水),因其顶部高而平,称“太平山”;其形状如飞鹏,也称“大鹏山”;山中“时涌灵源”,还称“灵源山”(至今命名)。唐宋元明清时,皆有儒生、官员和宗教人士驻足于此,或读书,或游玩,或归隐,或修行。为方便游客进香,近些年已铺设水泥、柏油路直通山顶寺庙。 甫一睁眼,我们所见的便是细心雕砌的巨大的观音菩萨和两侧童男童女的石像,和巧夺天工的寺庙屋檐和圆柱的修葺。我们无不感叹和褒扬建筑师们巧妙绝伦的设计和精湛无比的技术,无论是在喷漆和雕刻,还是在装饰与搭配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约摸三四个时辰过去,天色渐暗,我们依旧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丝毫没有归家的意思。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天色已晚,我们竟还有翻过山另一头探索个所以然的意向,而这一切本不是我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无神论者所该据有的思想与行为。而我基于此处最初的印象是一种称之为“灵源万应茶”的饮品。 我一直以为对面便是传说中明教圣地——草庵寺摩尼教遗址,相传当初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起义反抗暴元时曾加入此教,概他当时成功后登基称帝所建立的朱明王朝所用国号也是出自于此……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