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次分享
昨晚的本地读书约练,大家阅读的是以澄清式自我揭露与温和挑战取代面质。 面质曾经是我最常用的技术,因为很符合当时我的需要。那时的我攻击性很强,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自己也被他人忽视的太久。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抗”、“正视现实”,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面质比较直接,语气比较强硬,态度有挑衅的意味,语言潜在教训、指责等,不易被人轻松地接受和认可。咨询师要注意只有在咨访关系非常非常的牢固的时候,当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才考虑使用面质:1.理想与现实不一致。2.言行不一。3.前后言语不一致。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使用面质的目的: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面对自己,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行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一致。4.使求助者明确自己所具有而有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自己作面质,而这是求助者心理成长的重要部分,也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的课题。咨询中使用面质技术务必谨慎、适当。面质具有一定的危胁性,要根据具体情境尤其是咨询关系建立的程度,选择适当的用词、语气、态度,否则使用不当会给求助者带来伤害或影响咨询关系,甚至导致咨询失败。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即不确定的语气,如“似乎”。
而SFBT讲,在咨询中用“澄清式自我揭露”和“温和挑战”替代面质。同样从字面来解读,“澄清”和“温和”给人的感觉就柔和了许多,不会让人产生尴尬、排斥、突兀或无法招架状况。“澄清”即弄清楚,消除混乱和模糊之处。“温和”其实就是使用软化语言,带着真诚去询问,保护对方的玻璃心。如刘老师课堂上常常演示的语气与表情完美结合:“我理解的不一定对……”、“有可能是……”、“似乎是……”、“我不太确定是……”,让求助者容易接受,进而反思是否存在矛盾和不一致。SFBT强调“澄清式自我揭露”澄清是手段,目的是引出求助者的目标导向与优势观点。自我揭露时要注意度,不要过度揭露,自我揭露的目的是澄清、共情、一般化,使来访者去病理化,从而降低焦虑。
SFBT理念,没有抗拒的求助者,只有不够专业的咨询师。当求助者出现“抗拒”,要么是咨询师没有贴近求助者的需求与目标,要么咨询师太着急了,同求助者没有聊透,求助者的思绪跟不上咨询师的“脚步”,要么是求助者还对咨询师有所顾虑,所以课堂上老师一再强调,咨询要慢一点,再慢一点,注意细节。SFBT咨询师在咨询中始终扮演的是“水引子”的作用,主角永远都是求助者,求助者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在约练中,大家围绕着张静老师提出的案例进行讨论,感觉收获很大。
第157次分享
早上的读书约练,我竟然睡过了,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匆匆加入,发现自己没有拿书,认真聆听各位老师的分享,在发言中梳理了自己的感受。一般化的技术是使来访者降低焦虑,接受现状的利器。在使用时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不能简单的说大家都这样,否则会让来访者觉得不被尊重,不被重视,感觉失去价值。
第158次分享
上午七点半的box约练,并入当事人用字的提问。在这个约练过程中,我作为提问者,感觉做这种练习比咨询更具挑战性。针对来访者的问题,提出符合要求的问句,感觉难度挺大。一时抓耳挠腮,结结巴巴,竟不知如何并入当事人的问句。后来感觉到不是一定要用到当事人说过的词语,而是先放下自己,进入他的脉络中,在他的框架里,用他的思维去思考,去发现。
第159次分享
上午九点的咨询,我作为来访者,依然是不知道谈什么,然后就将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探讨。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进行了梳理,咨询师的评量问句问的特别好,使用的很到位,在他的引导下,我发现原来我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还是很接纳的,不想难为自己,也有了自我照顾的想法。这种状态下的我反而更容易改变,做出了一小步的行动,咨询结束之后竟然就去听起了《道德经》。对每天的读书学习焦虑也降低了,而且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前不能接纳的一些东西,现在也能接纳了,而且很平静地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进步吧。想起前两天一位老师说的一小步就是装,装着装着就变成真的。平凡的事情做多了,坚持下来就是不平凡。经常被表扬的人也能学会表扬别人。有这些觉察感悟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