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理工男,搞过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识别与诊断,包括一些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我喜欢读书,特别是个人成长和心理学方面的书,试图认识自己和他人。我喜欢陪娃,陪了三个娃玩耍,长大和进步,给他们陪伴和爱的同时一直以公平独立的眼光看他们。记得当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说,模态识别不是技术,而是艺术。我去识别人的兴趣和特长一定是更复杂。当爸爸真棒的编辑和粉丝们问我如何发掘孩子兴趣和特长,我还是下意识地想躲避这么宏大和专业地问题。在家长们和编辑的催促下,我结合自己多年地阅读与思考后,就从信噪比的角度谨慎地谈谈这个问题。目标是作为一个经历比较多地家长,给大家提出可操作的切实的可信赖地建议,而并非专家和专业人士的研究。
如何判断一个人对什么感兴趣?业余时间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试纸。你可能说没压力的时候,就会去消遣玩乐,哪能看出兴趣?可是如果玩够了,放松够了,你总会要选择做些有意思的事情。所以说如果你从来没有放松够,没有无聊过,你是很难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的。这就是PDF(personal time+down time+free time)的重要性。如果你家没有这样的时间,你很难说你家的孩子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兴趣。
有了PDF就一定能找到兴趣吗?还有一个外部环境和外部氛围的问题。先说外部环境,其实就是资源了。如果一个孩子很缺乏资源与条件,往往回选择自己感觉稀缺和cool的东西。。。
如果资源特别丰富,会审视自己
的需要。这是需要的是一种引导的享受方面的经历。家长能给的礼物最好就是gift of experience.
再说外部氛围。active listening…supportive/critical?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有句话就是说,how to flirt with yourself.
social conditions shape these moti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