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的理解
“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就无聊”——叔本华
我对人的焦虑有两种理解,一是物质层面,也就是叔本华之语说的“痛苦”,二是精神层面,与之对应的就是“无聊”。但是对应到人的状态,会发生三种情况:痛苦、无聊、痛苦和无聊之间。
焦虑是一种通病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文章,理由很简单,因为焦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面临的一个通病,为何称之为“病”,从医学角度来讲,焦虑会诱发抑郁症、狂躁症等多种心理疾病,从生活角度来说,焦虑的情绪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状态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甚至会传染给身边的人。
我是一个做广告的人,随着社会化营销大趋势的发展,广告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看的朋友圈,你上的微博,你看的新闻,你看到任何一个关于品牌的事件,其实都属于广告的一种形态。
为什么在此会说我所从事的职业,因为在广告界对于创意、营销的评估,有一个流行或者说是公认的评判标准,就是往往正能量、轻松活泼的广告形式,会更受到大众的喜欢。
其实,换个角度看,你就会发现现代人的焦虑感已经膨胀到了什么程度,而广告以各种各样形式传递出来的正能量,甚至有时营销做的好,还能出现刷屏级的案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当下人的焦虑感,它以超现实的手法或者是轻松活泼的形式,给人们痛苦、无聊的生活,带来一些相通的共鸣。
当然,在此我并不是想呼吁大家为了缓解焦虑就一定要多去看广告,无非是想表明现代人的焦虑需要被安抚。
为什么会焦虑?
在前面我已经做了基本的解释,一是来源物质层面的痛苦。
那何为物质层面的痛苦呢?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穷”,那是不是每个穷人都会很痛苦呢?我倒认为并不是全部,只有自己意识到自己穷的时候,这种痛苦才会来的更加深刻。比方说买不起房子、养不起老婆孩子、不能让父母享清福,因为没钱,太穷了,想做的事情越多,但是可支配的物质条件无法支撑其实现,内心就会陷入无限痛苦之中。
而缓解这种痛苦的方式,就是要不停地努力挣钱,别人比你过的好、别人比你有钱、别人可以住大房子、别人已经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怎么办?焦虑痛苦呀,只有不停努力挣钱,只有挣更多的钱才能缓解这种物质上的焦虑感。
再来说说精神层面的无聊,所谓精神上的无聊也就是物质已经不是问题了,一个字概括,就是"衰"。你会因为实现不了心中的梦想、无法坚守自己的信念、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无法突破人生的瓶颈而陷入的另一种消极、恍惚、迷茫、焦虑的状态。
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积淀,以及家庭生活已经趋于相对平稳状态的人群。他们物质充裕,但是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现自我某些方面的提升,知识层面、涵养层面、谈吐层面等等,以便于他们可以去结交更广更高级的圈层。
在我看来,逻辑思维、知乎这样平台的发展,就是为了缓解这部分人群的焦虑感。但是我想说,精神上的焦虑真的不是靠别人替你读一两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
80年代的焦虑
我也会经常焦虑,但是我并不是完全纯粹的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因为我不会完全的痛苦,毕竟工作也有几个年头了,另一方面我也不会完全的无聊,因为我还没有到达那个阶层,用我朋友的观点来讲:“痛苦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无聊是属于中产阶级的”。
那我呢,以及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人呢?应该就是处于“痛苦和无聊”钟摆之间,来回左右晃动,也就是无产阶级的境遇,中产阶级的精神。
我虽然出身的年代属于80,但是和90后的人相处也比较融洽,但我觉得我的焦虑感可能会更偏向于80人群所经历面对的,毕竟我也做不到90后的完全佛性。我仔细想想了80年代人现在可能面临的一些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感的东西:
对于单身80后而言,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催婚生子,毕竟最后一波89,也要奔三十了;
其次,就是来自90后事业竞争上的压力,年轻意味着什么?更多机会、更多潜力……我们老了,危机感来了;
最后,就是来自朋友间的攀比,“买了几套房子”“车是啥牌子的”“现在年薪多少”“在哪家公司高就”“混到了什么title”……一般混的不好的,都不参加同学聚会。
对于已婚80后而言,最大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任,“父母过60了,孩子刚上小学”,这边要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那边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寒暑假都要上兴趣班,生活真的好艰难;
其次,就是夫妻间关系的经营,结婚七八年了,激情褪去,剩下的都是“柴米油盐将吃醋”的平淡,外面的小鲜肉那么多,你是不是挺的住各种诱惑,你老了后还想不想和TA睡同一个坟墓?
最后,就是各种支出的经济压力,房贷、车贷、消费贷……每个月的工资上交给银行,不是不用现金,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现金。
焦虑的根源
其实,以上的种种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就是“没钱、缺钱、挣钱”,纵观以上种种,其实最容易,对大多数人而言,最直接有效的的方式就是靠钱来解决。可,挣钱是需要能力的,更需要机会,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价值,你的价值决定你缓解焦虑的能力。
所以,归根结底,之所以产生焦虑的原因其实还是源于自身能力某种先天或后天的不足,但我并不想把这种能力归结为挣钱,因为钱无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纯粹靠能力的社会里,尤其在中国自古就讲究人情世故、士族门徒人脉之学,就算你再也能力,也不一定有机会去施展。
说了这么多,我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所有的一些论断似乎都在把焦虑引向物质痛苦的范畴,但这有一个定位的前提,就是你是把自己已经落在了“无产阶级痛苦”之中,所以你毕生都在为了实现生活的丰裕而奋斗“买房买车”,所以你的苦恼只会是钱,这不就是中国绝大数人焦虑的根源吗?
或许,有些人毕生都会走在这条痛苦焦虑的路上,他甚至都体会不到无聊焦虑是什么?他们理解不了梦想、也没有什么信仰、更无所谓追求。
再或许,有些人幸运地脱离了物质痛苦,他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级的生活状态,他便会发现那丝毫缓解不了焦虑感,因为他不懂什么是知识市场、他也搞不清现在的科技发展趋势,那离他太遥远了,他更不知道人都可以去月球上旅行了,他没有任何可以和别人聊的兴趣爱好……他精神世界一片苍白,他倍感焦虑。
So,我想表达什么呢?无非想呼吁,在你一昧追求物质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对精神世界的关注,焦虑不会因为你挣了多少钱就会消失。它会跟随你,从物质向精神蔓延,而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靠别人,只能靠你自己。
12条缓解法则
下面分享一下关于我缓解焦虑的一些途径:
1、 我不会把挣钱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我不想陷入无限挣钱的痛苦之中。
2、 我不会对身边人许下太大的承诺,因为只有可实现的才是承诺,你可以自己幻想,请不要蛊惑别人瞎想。
3、 我不会把全部时间放在工作上,我会合理分配工作、娱乐、提升的时间配比,毕竟只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都不算是消极怠工。
4、 我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自己爱的人产生完全依赖的心理,因为我知道他不是万能的,万一哪一天他不在了呢。
5、 我不会与别人进行攀比,更不允许有嫉妒之心,你过的好是你的幸福,我祝福;你嫁的好是你的幸运,我庆幸。
6、 我不会逃避任何一个问题,不管结果怎样,只要真诚对待了,就没什么好忐忑的。
7、 我会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一周2到3次吧,就算没什么可说的,也会嘘寒问暖,因为他们健好,我才能安心。
8、 我会经常了解一些跟工作相关的资讯,行业动态,毕竟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个行业在经历着什么变革,老板不会,但是你得心里有数,互联网那么发达,不是给你去看八卦的。
9、 我会发展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比方说写作、朗诵、摄影等,请看清它们只是兴趣爱好,不是负担。
10、我会经常去自然里走走,碎片化的时间绝对不是在手机上度过,看看人、花、树,世界其实很丰富。
11、我会看一些书籍,但是很少听别人讲书,因为我觉得看书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而听别人读书,是一个被加工的过程。
12、我会告诉自己,“世界是自己的”,不要被所谓众流给支配,也不要被什么给威胁,放平心态,精神愉悦,做一支独流,没啥好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