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
《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也是她风格的集大成者。以往的地方小说都会写成无聊冗长的地方志,而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用最简单的手法把日军侵华前的东北乡土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从书中看到了新旧大革命交替阶段东北民众的生活场景,在书中也读到了晚年萧红将自己人生寄于其中的含蕴。此书1940年发表,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而在临死前,萧红执意要回东北老家,并计划创作《呼兰河传》第二部,可惜这一想法并未实现,成为萧红人生、也是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大遗憾。
许多人会认为如今哈尔滨的呼兰区就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萧红的家乡确实就在呼兰区,书中描绘的也是自己童年眼中的呼兰河,既充满着质朴的中国农村生机,却也有着传统社会中吃人害人的罪恶。说不是,因为结合萧红的经历和当时的中国社会,书中出现的各类人物是大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落后的农村、闭塞的社会、陈旧的教条、愚昧的民众和悲剧的众人;萧红在书中回忆起的是自己童年的时光,有着时刻陪伴着自己的祖父,也有着一个小女孩对陌生世界的所见所闻和天真烂漫的想法。
或许为童年和故乡作传,是颠沛流离的萧红对过往时光的怀恋,是身不由己的萧红和故乡的一次郑重别离,是病重中的萧红对整个世界的不舍,更是对过去的自己和故乡的一篇哀祭文。
为久别家乡写的哀祭文
小说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小城呼兰河一个整体的描述:十字街道、东二道街、西二道街。颇具名望的中医店、总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大泥坑,扎彩铺和体现中国对祖先和神灵最原始崇拜的各种庙宇,都在小红的笔下被清晰地坐落在呼兰河边上。而呼兰河,也倔强地屹立在东北凌冽和荒凉的寒风和平原中。
呼兰河有着最自然的美,呼兰河的晚霞是萧红心中最壮烈的红、美到让人屏息凝视;夜晚呼兰河的水却是寂静的,“月光在河水边并不像在海水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和地里去了”
一座不大的城,住着着人们麻木不仁,循规蹈矩。对于生老病死总有一套自古流传下来的理由去开解,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生长,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对于生命的逝去麻木不仁,而对于神鬼之事却又抱着浓厚而又迷信的信念:对于七月十五的避讳影响到了呼兰河人的护嗓嫁娶,而后文胡家不断请人跳大神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野台子戏班在台上唱着别人的剧,而呼兰河城的人却在台下演着自己的戏:回娘家的妇女、相亲的父母、假道学的绅士......萧红用自己的笔,简单又清晰地将童年自己眼中的家乡展现了出来——虽有新事物不断在冲击着小城人的生活,但是强大的传统观念还在捍卫着最后的阵地。平静、守旧、压抑、落后都是萧红笔下呼兰河城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一切也随着后来日军侵华、伪满洲国建立、解放战争的不断洗牌将这一切撕裂得粉碎,萧红至死没有回到家乡,我们也无缘再见她笔下的呼兰河。
“他们过的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的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无怨无尤的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是萧红对呼兰河人最好的总结
《呼兰河传》成了萧红为呼兰河城写的一篇哀祭文。
为自己作的哀祭文
小说第三章和第四章,萧红没有再继续描绘小城的居民,写到了自己单纯又快乐的童年时光。
作者的童年离不开两件事:自己的祖父和后院的花园。
祖父总是在萧红的童年中如影随形,陪伴了整个童年,祖父给了童年萧红最大的爱,把陌生的世界告诉了她,把世界中的美好留给了她。在遇到胡家打团圆媳妇时,也要求胡家尽快搬家,不断告诉小萧红,这样的打骂是不对的。祖父也是萧红文学的启蒙,不管萧红理解与否,带着萧红背诵唐诗,也是祖父将后院花园给了萧红最快乐的童年。而在真实世界中,祖父的去世给了萧红很大的打击,让她觉得与家庭再无纠缠,彻底与家庭决裂。
小说中和萧红命运最为贴切的,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团圆媳妇就是俗称的童养媳,旧社会穷人养不起女儿,于是变相卖给赋予的有儿子的家庭,待儿子成年就和童养媳结婚,但是许多小女孩到了未来婆家,遭受的往往是非人的待遇,成为中国旧制度社会礼教的牺牲品。
文中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因为个子高,十二岁硬是被逼着说十四岁;因为走路快,被说不含蓄被胡家婆婆抓过来就打;胡家婆婆稍有不顺心就打小团圆媳妇,因为打鸡仔容易死,打猪会掉肉,自家儿子舍不得,反正小团媳妇不过秤。吊在房梁上打、用洛铁烫脚心、把大腿拧得跟梅花鹿一样......
小团圆媳妇受不了想回家,越说越被打,越打越哭,越哭越打,最后都以为她疯了,为了“驱邪”,胡家宁愿重金请道士大神做法,也不善待小媳妇,甚至想出如当众给小团圆媳妇洗烫水澡的偏方来“驱邪”。一来二去,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小团圆媳妇最终惨死。
小媳妇的惨死,众人都觉得是因为她“出马”,被鬼魂索了去,但试问一个为人浑厚,老实巴交,没心眼的人怎么会需要“用打来给下马威”,怎么会有鬼魂盯上呢?小团圆媳妇的死,是全篇的一个高潮,文至此处,许多人都是默不作声的。
某种程度上,文中小团圆媳妇就是萧红的代替。
和家人的鸿沟使得萧红逃离家庭,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这样,她也时刻想着“我要回家”(文中小团圆媳妇被家人卖了也想回家)。而在结识萧军之后,萧红的生活也只有短暂的甜蜜,生活的拮据和现实的窘迫使得两人步履维艰,而萧军性格暴戾,大男子主义,个性轻浮,曾经动手打过萧红。二人曾有一子,但无力抚养送人后夭折,使萧红对萧军彻底失望,萧红最终选择选择离开萧军,结束这段既爱且通的恋情。
尔后的萧红辗转多地,日子清苦,却也遇到如端木蕻良、骆宾基这样的恋人,也曾追随国鲁迅,还有丁玲这样的挚友,但是如萧红自己所说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陈规、宗族、爱情、时代都是萧红三十一岁岁短暂生命中给她冲击的、却又抹不开的印记,因了这些成就萧红,因了这些毁灭萧红。
“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萧红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写就《呼兰河传》,用童年的自己,为成年的自己写了一篇“简单的"哀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