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有缘无分空痴想,有分无缘暗凄凉;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这些俗语所强调的都是一个“缘”字。而缘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因缘,是因与缘的并称。因是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是指相资助的外在间接条件或事物的间接起因。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作因,旁助之因素叫作缘。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由某个造物主创造的,而是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的。天地万物,包括有情众生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一切存在的现象和物质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假有,所以并没有自性,这便是“因缘即空”之思想。也正是如此,人生应该舍弃对现实世间的种种妄念、迷恋和执着,平静内心,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做到“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逆流而上,而是既来之则安之;不是认命,也不是抗命,而是知命。随缘如水,因时、因地、因器而变,即使被冷却成冰或变成气体,但自己的“本质”始终不变。随缘也如散文,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可思辨,篇幅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但“形”散而“神”不散。一个人要做到随缘,必须有丰富的心灵。因为一个心灵贫乏的人,定会对个人的得失和功名利禄盯住不放,他需要这些东西来给自己“壮胆”和满足虚荣心,凡事就会刻意为之,无法做到随缘。而只有心灵足够丰富的人,才有底气、有自信、有资格说,对官衔、爵位和名利等身外之物不屑一顾,遇上各种人生周遭都能做到随遇而安,人生过得从容而洒脱。
攀缘,即攀取缘虑,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的作用。譬如,礼而不节,攀龙附凤,巴结权贵,沾亲带故,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都是攀缘。攀缘的人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之觉悟;缺失独立自主的意识;缺少自强自立的精神。所以,总想着如何依赖外因,如何依靠亲信,如何依仗权势,如何依附别人。于是,挖空心思地跟人凑近乎,绞尽脑汁地投其所好,不择手段地笼络关系。结果,个人的行为越来越低俗,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媚俗,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庸俗,有的甚至为了获取金钱、权力或名声而毫无廉耻,做出出卖自己尊严和人格的事情来。这也就“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了。
因缘的和合产生世界,所以,随缘才是智者的处世哲学,攀缘的人甭管得到多少的功名财富,其行为的实质却是把自己变成了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