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简介
第一章
Architecture的简介。
架构设计的目的:减少系统构建和维护的成本。
引入例子对比不同开发思路下维护软件的成本,说明架构的重要性。
第二章
功能开发 VS 架构设计
只注重功能开发不注重架构的系统是无法延续的。
引入Esenhower Matrix,把要做的事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在四个象限,并且排优先级。
架构设计不紧急但是重要,应该放在较高的优先级。
第二部分 编程范式
1. 结构化编程——限制了goto的使用,使得程序的正确性可被证明
2. 面向对象——限制了函数指针的使用,带来了多态,加强了代码依赖的控制,使依赖反转成为可能
3. 函数式编程——限制了赋值语句,把程序隔离成mutable和非mutable的部分,减少竞争、死锁等变量冲突
以上三种编程范式都限制了程序的行为,规范了程序底层的设计原则。
第三部分 设计原则
SOLID 略
规范了程序中层(mid-level)的设计原则
第四部分 组件原则
component是独立部署的最小单位。
component聚合的三原则:
REP: Reuse Release Equivalence Principle. component复用和发布的粒度应该一致。
CCP: Common Closure Principle,component级别的SRP
CRP:Common Reuse principle,component级别的ISP
处理component耦合的三原则:
1. the Acyclic Dependancies Principles:无循环依赖。component依赖关系应该是演进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
2. the Stable Dependencies Principle:不稳定component应该依赖稳定的component
3. the Stable Abstractions Principle:component的抽象程度和稳定程度应当成正比。
第五部分 架构
架构的目标是什么?
1. 功能的正常使用
2. 易于维护
3. 易于开发
4. 易于部署
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通过把系统解耦成彼此独立的component,能让很多技术决策尽可能延后,降低在需求变化时改动系统的成本。
如何进行解耦?
系统的解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按用户场景(use case),一种按代码层级结构(layer)。解耦之后,通过用户场景或者代码层级划分的各个component应该保证独立开发和独立部署。
解耦的级别有源码级别、部署级别、服务级别。
解耦之后,如何处理跨component的重复代码?
要识别真正的重复和偶然重复。如果两处相同的代码改动的原因、频繁不相同,那就只是偶然重复。
常见的偶然重复:数据库层的entity和展现层的DTO字段一样;用户场景A和B有相似的Request或者View Model。
划分边界
为了让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保持独立,需要划分出各部分之间的边界。
业务逻辑是一个系统的核心价值,不应该依赖底层的具体技术细节,比如GUI和数据库。
划分边界的具体技术手段有很多,比如单体应用的内部分离、分离成可独立部署的模块、线程隔离、程序隔离(local processes)、服务。在一个系统里往往会有多种划分边界的方式。
整洁架构(Clean Architecture)
架构应该体现系统的功能,而不是使用的框架。
整洁架构的特点如下:
1. 可测
2. 架构无关
3. UI无关
4. 数据库无关
5. 外部组织无关
测试
测试不应该依赖系统脆弱的部分,比如测业务逻辑依赖GUI。
把难以测试的部分隔离,比如UI展示拆成无逻辑的Humble Object和包含所有显示逻辑的View Model,只针对View Model测试。
为测试提供专门的API验证业务逻辑,以防止测试与具体的实现耦合。
第六部分 细节
web、数据库、框架等等都是底层(low-level)的技术细节(details),上层(top-level)抽象的业务逻辑不应该依赖这些技术细节。要在架构内对核心业务模块屏蔽这些细节。
拾遗章节
程序的分包方式:
1. 按层级划分
2. 按功能划分
3. 端口和适配器
4. 按component划分
要架构的设计思想映射到分包甚至代码实现里,并通过静态的代码检查或者编译限制来强化这些限制。魔鬼总在代码实现里。
相关链接
1. http://butunclebob.com/ArticleS.UncleBob.PrinciplesOfOod
2. https://fideloper.com/hexagonal-architecture
4. https://gist.github.com/ygrenzinger/14812a56b9221c9feca0b36215186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