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绍兴,只转到城外好几十公里的诸暨五泄,鲁迅故里匆匆一瞥。景未看清,当地滋味也没有印象。记忆中某些浮光掠影的片段,总会在某一刻提醒你,适时回味,平添感悟。
说来像是绍兴这样的城市,特别适合在冬日里来一番回味,或许是因为古旧景物与冬日的暖阳都有着一样温煦的暖意。
从上海出发,通过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如今车程已经缩短到2个多小时,比到杭州城区还近。
此行落脚的住处是城郊由旧时村落改建的度假村。颇有感觉的门头,循迹而入,真可谓开门见山。
整个村落的布局在此。
而此处是办理入住的厅堂,休息区的几本读物吸引了我,但凡是这类人间烟火的市井读物,我都饶有兴趣。
村内有小厨房可供客人享用美食,餐后也可以选择在茶馆坐坐。门口一个复古味道的大水缸,一时穿越回了那个没有手机平板,生活却一点都不乏味的年代。
一路过来,也是有些疲惫肚空,配上几个咸鲜口味的小菜,送下白饭两三碗。
酒足饭饱,村里逛逛,在这种传统静谧的街巷里,特别享受那种转角相逢的感觉。
逛着逛着,不觉夜幕降临,村落的夜,静寂而美丽。
冬夜寒冷,一份红烧羊肉,配上黄酒,吃饱喝足,浑身暖意。
翌日起得早,乘坐乌篷船游览整个村落。太阳初升,为远处大禹陵披上光彩。
离开村落,去往城中。来绍兴,一定会去鲁迅故里,每天都是如此,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说些好的是鲁迅故里景区免费参观,那么不好的便是,正式如此,附加的就是景点出口众多鸡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纪念品和小吃,与景区本身传递的文化沉淀有些格格不入。
但刨去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一路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所到多处,仿佛与课本上曾经的字句片段再次相逢,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经的因为背书应付考试的日子里,这一篇读来味同嚼蜡;而今路过,以一个中年人的心境体会其中,小时候的书斋,休憩处,再普通的一间屋,一畦地,都是曾经无忧无虑,畅快自由的载体。
鲁迅先生写的是他,可又不仅仅只是他。
绍兴的标签除了黄酒还有越剧,老街上便有越剧表演,也有花雕工艺的现场制作。
除了这些个文雅的艺术,各种接地气的小食铺也是鳞次栉比。臭豆腐铺头的生意永远是最好的。
与大坛子酒相伴的各式的风干腊味在当地也是颇受欢迎。
要说吃饭,咸亨酒店的生意每天都很火爆。长凳方桌,蓝边白碗,这里有看着就能让人再多饮几碗的下酒菜,还有那个关于孔乙己欠下几个大钱的传说。
想要吃点精致模样的当地菜,咸亨也有精作坊。梅干菜扣肉配夹饼,醉蟹,都是地道美味,来一瓶状元红,边喝边感叹,当地的酒的味道,就是在其他地方喝不到啊。
吃完景点,再去寻旧。曾经被陆游的一曲《钗头凤》打动的人不在少数,此景便是沈园相逢后的情感崩塌。
园子本是婉约的园,墙上的笔触间,都能传递出乌云密布,疾风骤雨般的情绪。
一段真挚的感情于一个人一生来讲有多大呢,而今的我,可以讲一句未必有那么大,但对于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空间转移不能的纪元里,这个真的可能大到吞噬一个人。所以,我的放得下,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我说不清。
告别沈园,归程前夕,乌篷船聚集处的,买了几坛酒。绍兴的美,旧时的事,你要喝一碗,醉一醉,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