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1 转自 李跃儿芭学园
敬听(李跃儿教育论坛版主):
一直比较关注坛子里有关幼儿园的帖子,因为认真学习过大李的<怎样帮助孩子选择及适应幼儿园>,感觉有些问题还是可以在这个帖子里找到答案的,所以建议孩子刚入园或者即将入园的筒子去看看这个帖子,应该会有所收获的。
在这里把我收集到的一些关于入园的经验和建议整理一下发上来,包括近期疑难话题里一些妈妈们分享的经验,也许有些地方我理解上偏颇,也非常希望有经验的妈妈们共同探讨。在这里一并谢谢各位妈妈!
一、入园前的准备
1、生活习惯的调整
如午睡,吃饭时间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
2、教会孩子保护隐私
胡萍:在孩子3岁以后,我们还是要帮助孩子建立隐私概念的,只是不要太过强调,我指的太过强调就像书中那位奶奶,每次2岁多女孩洗屁股、解小便都要强调一次,这就影响了孩子的性心理。
对于3岁要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我们要告诉孩子身体有哪些部位是不可以让他人随意看和摸的,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这点是一定要告诉孩子的。
4岁前不强调隐私教育不等于不教育。
3、帮助孩子交朋友
心仪的幼儿园如果有同事或者朋友的孩子已经入园,可以让孩子先和这些孩子成为朋友,这样入园焦虑会少些,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这个幼儿园。
4、老师面谈
万不可“天马行空”述说你孩子的优秀。那样的后果一是那会让老师的期望值过高,二是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对于传统园来说,孩子较多,老师相对少,在孩子入园之前给老师写封信,介绍一下孩子的特点,让老师提前对孩子有个初步了解,也是有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一种方法。
5、物质准备
这一点可能每个幼儿园都会给一个清单,书包、备用衣服、被褥、名字贴等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名字贴,衣物上有了名字贴,方便孩子认识自己的物品和名字,如果是家人亲手缝制的名字贴,带有家人的气息,对孩子独自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是有情感支持作用的。另一方面来说,老师要记住每个孩子的衣物,是不容易的,名字贴也方便孩子衣物丢失时的找回。
二、入园后的适应
1、接送
孩子入园最好一开始就送全天,由半天转为全天,孩子要经过两次适应,反而更痛苦。每天谁负责接送要明确告诉孩子,并认真执行,如有变化要向孩子做出解释,让孩子有安全感。告别的时候要坚决\果断\愉快,应尽量缩短告别过程,有利于孩子尽快和老师建立依附关系和安全连接。
孩子生病时,尽量在家休养。如果精神和食欲都比较好,只是小问题可以送幼儿园。但原则上要将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生病了就让她在家得到最好的照顾,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2、教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如果自己家孩子被同学推、打,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被别人打了,先是警告,大声对他说:“不许你再推(打)我!” “你打疼我了,我很生气!”,如果对方还是不听的话,就教孩子学会自卫:你在他要打你的时候,抓住他的双手,不要让他打到你。
一般孩子遇到很强壮的对手,不敢去抓人家,自然就学会躲避,躲归躲,还是要告诉孩子对对方说“你不可以打我”。孩子躲了还不行,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3、组织团体活动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妈妈通过各种途径,尽快熟悉一些同班的小朋友父母,可以邀请孩子班上的同学来家里玩,或者一同出游,这样孩子们有了更亲密的关系后,会更加喜欢去幼儿园。
4、精神支持,信任孩子
入园,成人的心理准备要比孩子重要的多,而且作为成人,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信任他们自己有能力适应新的环境,这点信任很重要!!!
5、不必要求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去幼儿园
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即使你不能忍受时,也不要对她大吵大闹,在孩子适应一个新环境的过程中,他的敏感、焦虑,不可避免。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或者一想到去幼儿园就不开心,这样的情绪是应该接纳的,不被支持的只是不去幼儿园的行为而已。不用要求孩子必须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这样就否定了孩子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只有情绪好时才被妈妈接纳,情绪不好时妈妈不喜欢,长此以往,孩子会在妈妈面前掩饰不良情绪或者不会在妈妈面前宣泄不良情绪。
| 你问我答 |
宋燕:我家女儿马上就要六周岁了,最近两周来一直纠结于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比如装饰过的香蕉、自己种的小番茄,不让别人吃又不想让它们坏掉,第一次吃的零食吃完了又担心买不到一模一样的,反复带着哭腔叙说自己对这些东西的喜爱,好说歹说就是不能接受这是自然规律,搞得家里人都很烦,请问我该怎么办?谢谢。
答:孩子会在某段时间处于“煽情期”,一点点的事情就不得了,家人可能觉得烦,但孩子心里的情感是真实的,接纳她的情感,同时平静地告诉她客观规律,如“你很喜欢这个零食,也有很多人都喜欢吃,工厂制作了很多很多的,所以吃完了一定还能买到的。”
此外,也有可能是这些原因:
1、孩子心里有会未处理的情绪,如近期交友不顺心,遭到同伴的排斥和拒绝,不能融入群体。
2、最近家庭中的氛围不融洽,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心里不舒服,但又不知道怎么办,而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孩子的这些行为能带来周围人的强烈反应,孩子从中感受到了关注,从而反复用这样的行为获取关注。
家人可以去观察和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了解原因,再给与相应帮助。
妈妈总结的入园须知六件事
首先,在入园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与幼儿园有关的绘本,使他们明白幼儿园一天大致的生活,帮助孩子在入园前了解幼儿园。
其次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儿园物品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尽量以一种愉悦的心态去完成,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这些准备对孩子入园会有帮助,等入园后,我们和孩子要一起面对的适应期就真正开始了。
尽量愉快地陪伴孩子走向幼儿园
第一天由于孩子对幼儿园的未知,所以会比较愉快,从第二天开始就容易出现各种状况了。
早晨,在幼儿园门口孩子可能会磨蹭,会哭泣,会要抱。
磨蹭:在时间的允许下,可以满足下孩子。
哭:请允许孩子大哭,因为通过哭泣可以缓解他们入园的恐惧和焦虑。
哭的时候,大人要耐心平静地陪伴着。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使孩子哭着喊着“不要去幼儿园”,爸爸妈妈也要坚定地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定要去的”,以避免孩子将哭作为不上幼儿园的手段。
抱:如果走在路上,孩子希望你能抱他,那就不妨抱抱他。因为孩子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来缓解心中的焦虑和害怕。
但是不可以一直抱着孩子到幼儿园门口,然后将他往那一扔,自己就跑了,这样孩子会哭得更厉害,心里会更难受。
我一般是将孩子抱到离幼儿园三四百米的距离时,就让他下来自己走,通过走来增加他自己面对幼儿园的勇气。
有时候他也会不想走,我会陪着他等一会,遇到孩子特别难过的时候,我还会和他做点小游戏来缓解害怕和紧张的情绪。
比如:把他举起来扔高高,让他把身体里的害怕都蹬到地下去,一般扔的时候他都会哈哈大笑。如果是和孩子爸爸一起送上学,就会让阳阳走在我们中间,然后一人拉一只手带他荡秋千。
我一般是尽可能的在幼儿园外面将他的情绪安抚缓解好了再进教室。
即使这样,到了幼儿园分别时,他偶尔还是会依依不舍,我会再稍微陪伴他几分钟,让他的心安定下来,可以平静地和我说再见了再走。
这样分别时,孩子的心安定了,父母的心也会跟着安定许多。
这样接孩子放学回家
我总不能忘记第一天去接阳阳时,他那小小的身躯和没有表情、疲惫的脸。
我本想伸手抱他,但转念又只是牵起了他的手,对此他一点异议都没有,十分顺从,就这样,我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于是我抱起了他,他是那么无力地贴在我的身上。
我抱着他什么都没说,就这么走着走着。直到上了车,他才缓过神来,有了点生气。
孩子接回来后,如果他不主动说幼儿园的事情,我们就尽量不问他在学校的事。因为对于不舒服的事,谁都没有想说的心情。如果孩子愿意说,我们可以陪他聊聊,但多数孩子是不愿意谈的,那我们就忍着自己的好奇心吧。
回家后,我尽量地陪阳阳进行运动式的游戏,让他开心大笑,放松心情。
孩子在家也会各种找茬,随时准备放声大哭,这时我也尽量包容他、理解他,让他通过哭泣来释放情绪。
“我不想去幼儿园”
几乎每天都会碰到孩子这样的哭诉,怎么办呢?
倾听!
我一般是肯定他的感受,告诉他不想去上学是因为对幼儿园不熟悉,慢慢熟悉了就会好,让他理解适应新环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不过,孩子有时这样说也可能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这就需要在倾听的同时,帮他解决问题。
阳阳碰到的问题一般是老师要求饭必须吃完,中午必须睡觉,又或者是小朋友推了他,抢了他玩具等等。
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如果阳阳是在早上起床时说:“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我一般会抱抱他,让他醒了瞌睡,愿意洗漱了再放手,出门时再送他两粒“快乐豆”、“能量豆”(其实就是MM豆,反正缺什么就给什么豆),上幼儿园的情绪就要好很多。
给孩子时间,他们总会适应的。
与老师的沟通方式
孩子在园里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与老师有关,我们要帮助他,就避免不了与老师的沟通。
在和老师沟通时,不能只一味的提要求,这样任谁都不愿意配合。
老师一天要照看那么多孩子,肯定不可能都照顾周全,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比如:吃喝拉撒问题,最好平时在家里就对孩子有些要求,尽量能自己吃饭,自己小便,自己穿衣服鞋子。
碰到确实需要和老师沟通的问题时,可以先听听老师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配合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样老师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如何化解焦虑
孩子入园时,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我也不例外。
虽然我一直告诫自己:“我不焦虑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但是,并没有那么容易。
刚入园的时候,很多家长把孩子送给老师后,不走,站在围栏外面观看。小孩子到院子里做早操,外面黑压压围一群家长观摩。老实承认,我也偷偷躲在柱子后面窥伺过。
时常看到父母因为孩子哭着不肯上幼儿园而怀疑是否要去幼儿园,或者打算转园。我觉得对于幼儿园这件事,父母必须有个坚定地认识,那就是这个幼儿园是不是非得上?
阳阳3岁以后,对同伴的需求慢慢地变大,他需要幼儿园这样的一个群体让他的社会性能得到发展,所以对于上幼儿园这事我是毫不犹豫的。
关于转园,其实也挺麻烦,而且不一定转了就满意,所以对此我持谨慎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肯定不会转园,首先我会对现有园设一个最低期望值,如果过线了,那我肯定要转;如果没过线,有问题就可以沟通解决。
想明白了这些后,再面对阳阳“我不想上幼儿园了”的倾诉时,我就不再焦虑。
家长有明确的范围,孩子才会适从。
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由于情绪波动大,吃饭不好,睡觉不好的缘故,他们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生病。在穿衣照顾方面我觉得家长还是要多操心,尽量避免着凉。
开学一周,阳阳早上出门穿的是短袖,我觉得有点凉,但懒得回家加衣服,结果放学时阳阳就感冒了。又因为家里没有老人帮忙,我和孩子爸爸能请假的时间不多,所以没好彻底就送去了幼儿园,结果重复感染导致感冒加重。
因此,孩子生病时家里有条件的还是尽量让孩子在家里休息,好彻底了再去,以免反复。
另外,园里午睡时,是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这个过程就很容易受凉,因为他们的动作会比较慢,知道这个原因后,我给阳阳穿衣服就注意了:会把以前最里面的那件秋衣(南方称棉毛衫)换成带夹棉的保暖内衣,这样在他穿脱衣服时就没那么容易受凉了。
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孩子心理力量,而不是紧张和焦虑。所以在孩子准备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家长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度过入园的适应期。
2岁多小宝宝刚入园就适应了,到底是怎样养出来的?
建立安全感和对世界的信任
0-6个月
在月子里,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也很容易陷入孩子是不是没吃够的疑虑中,因为我是纯母乳喂养。在这个问题上,我从西尔斯的那本《亲密育儿百科》得到了很多的支持。
其实,母乳喂养不但对孩子的免疫力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于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是最好的开始。当时我的理想就是能够自然离乳,我觉得这是一个我周围人没有做到过的理想状态,我想去验证。
0-6个月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对于小婴儿我们必须快速反应,以建立她的安全感和对世界的信任。
在6个月前我都做到了纯母乳喂养,并且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且理解她作为一个高需求宝宝的特性。拥有一个高需求宝宝会有些累,但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回应。
对于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我们也分别做了一些活动:给她看黑白图、5个月时开始读绘本;听“哗啦哗啦”声以及一些音乐和童谣;在第2个月时就给她手里塞手指粗细易于抓握的东西,那时她发现了手,一开始吃不准,我们就给一点帮助,很快就吃的滋溜滋溜了,鼓励她吃手是我们全家的共识,这一点很难得,于是她尽情地吃了几个月的手和脚,同时什么玩具到她那也是往嘴里送,啃个不停。嘴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我们对此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只要不是尖锐的和太脏的东西都拿给她啃。
不打扰孩子使用手和嘴
7-12个月
孩子能坐了,也开始用手指着要各种东西了,我们一边告诉她物体的名称,一边递给她啃。
从6个半月,开始加辅食。因为之前上过一次科学喂养的课,老师说孩子从吃辅食就可以培养她自己吃饭的,这样既能培养她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增加她吃饭的快乐以及自信的建立。我们决定这样试验。
在这段时间里,凡是能用手抓起来的食物,我们一律不喂,只有比较稀的粥和汤才用碗直接对着嘴喂。刚开始她把食物抓起来不能准确放在嘴里,但几天后就有明显进步,在7个多月的时候她抓食物送嘴里已经是很熟练的事情了,而且不到一岁就会自己用杯子喝水。由于这样喂起来也很省事,不占用大人的吃饭时间,所以老人也支持这种做法。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吃饭这件事意义重大,除了发展她自己的能力外,为我们成人减轻了很多负担以及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有多少家庭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追着喂而让大人着急上火并经常成为各种矛盾的导火线。
她爬得比较晚,10个多月时才会爬,但她会坐着用屁股移动自己,在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里就有这样的表述,所以我理解了这是孩子个体的差异。当她的活动范围大了以后,很多东西她都想要拿来啃,基本家里她能摸到或指着要的东西我们都给她,让她摸和啃。
这个阶段,除了用嘴啃,也会用手玩东西了,当然她玩的方式是非常低级的:拉、拽、摔、摇、撕。我之前已经看了蒙台梭利的书,所以知道要保护孩子的工作状态,在我陪伴她时,只要她专注地“折腾”物品,我都保持距离和安静的状态,不打扰她(但是老人比较难做到这一点,总是忍不住教她怎么玩或是不停地给予更正、建议或赞扬)。
自由探索和自由工作
13-24个月
开始学习走路,她非常谨慎,不扶稳就不走,我们都非常耐心地等她,不会催她,等着她自己感觉到安全再迈步。那时正好是夏天,她总是蹒跚着去路边摘花,还有就是哪里不平往哪走,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会由她去。如果她摔倒了,我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起来吧”,但老人是忍不住去扶的。
在这个阶段她特别喜爱翻箱倒柜,柜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扔地上,抽屉里的东西也是,连垃圾桶都要翻一翻。于是,我把一个鞋柜擦干净对她开放,里面的东西她扔出来我就再捡回去,给她这样一个探索的空间,那段时间去鞋柜里翻东西是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对于垃圾桶,我也是擦干净了一个,专门放在地上让她去翻腾,当然,里面我们是不放那些脏的垃圾的,只是丢一点碎纸、纸盒这样的东西。别的垃圾桶我们就往高处放,不让她够着。
对于自然界的东西她很感兴趣,在外面摘花摘草,把它们都揉碎、拽断,这样的过程我都在旁边默默观看,不去打扰,因为孩子一开始对世界的探索总是用破坏的方式。
1岁以后,明显发现用嘴啃东西的频率在降低,拿到一个物品会先摇一摇,或者捏一捏,到1岁半以后基本就是以手探索为主了。
自然断乳、准备入园
24-33个月
虽然已经两岁了,但她依然恋奶,于是我继续坚持喂母乳,此时她自己吃饭已经吃的很好了,基本不会把自己吃的很脏了。之前听说过很多经验之谈,说不断奶孩子就不好好吃饭,但在她身上没有任何烙印。她一直吃的那么好,自己吃,而且吃的也多。所以我想,不好好吃饭和母乳不是对抗的关系,一个孩子是否好好吃饭更多是在喂养方式上。
关于离乳,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按西尔斯的说法,2岁是孩子恋奶曲线的低值,但她直到两岁半才开始不那么恋奶,吃奶的次数越来越少。终于在2岁11个月的时候,她自己“忘记”了吃奶,没有奶精灵的故事,也没有任何的引导,她像“小动物”一样离开了母乳,而且以后也不去摸,也不再去吃,离得非常自然。这一天我等到了,做到了,我们两个都没有任何不适。
2岁2个月时开始上芭学园的亲子班,于是回家也给她布置了工作区,正好也到了她对物体怎么使用感兴趣的时候,于是搭大积木、穿珠子、绘画等等都引入了她的生活。
她的秩序感很强,对物品的归属和做事的次序非常敏感,我们大人都尽量地保护了她,不管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基本都能按着她的秩序来,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但有时,我们还是会不小心破坏了秩序,她可能会剧烈哭闹,这时我一般抱着她给予共情。
但是对于一些会影响到成人的事,我也会坚持原则,她自己的事情可以按她的来,但过分的影响大家的要求是拒绝的。这当然就会引来一场大哭,我一般会鼓励她哭,让她在我们肩膀上哭够。反而这样做,她的哭泣一般不会持续太长,然后对我说“我哭好了”,接着就又玩去了(但是老人会有些听不得她哭,就会满足她)。其实每一个规则建立的背后都有一段意志的对抗和多次的反复,这里需要的是父母的坚定。
最重要的前三年
总结经验
在孩子的0-3岁,总结起来我觉得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1、尽量母乳喂养到自然离乳,这对亲子关系非常有帮助,而且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以及顺利度过口欲期;
2、尽早引导孩子自己吃饭,为她自己吃饭创造条件,既锻炼手眼协调,满足物质探索,又能让孩子得到吃饭的快乐,这样孩子身心都愉快而且能长得结实;
3、不苛求环境的干净,基本整洁即可,太干净反而让孩子的免疫力降低,对于玩土和沙要给予支持,既能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又能锻炼孩子手指的塑形能力,想要孩子画画好,那么土和沙是最大的促进;
4、尊重孩子的秩序感,这样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保护;
5、给孩子探索的空间和物品,让他们感知真实的世界,足够的啃和摸之后,孩子才能发展到使用物品的阶段,同时孩子才能在2岁以后有足够的“表象”素材来发展思维;
6、在影响成人的时候给予拒绝,但拒绝后要接纳孩子的哭闹,陪着他,让他的情绪发泄出来;
7、提供安全的环境,在他自己的探索的时候给予充分的自由,不干预,不打扰,但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
8、对于孩子,帮的越少越好,能帮一点就不帮两点,允许孩子在探索时犯的错误,并在他受挫时给予支持和必要的共情;
9、不比较,不贴标签,静待花开,尊重每个孩子的特别,在无法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时,以最大的善意去观察孩子、感受孩子;
10、孩子的心智是吸收性的,父母的自我成长很重要,如果我们能成为我们自己,那么孩子也一定能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