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身份和职业,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虽然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和身份各有不同,但通过观察和分析,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种,分别是消费者,参与者和生产者。当然,这里的概念和经济学里的概念会稍有不同,但本质上,我认为是相同的。
什么是消费者,维基百科的定义如下,
消费者,指任何使用经济里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对消费者的定义。但在这里,我把不参与和提供社会价值的一类人归为纯粹的消费者。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就是学生群体和退休后的老年人群体。
当然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我们网购,上网浏览信息,追剧和看电影,看书,吃饭,每一种行为,本质上都是一种消费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天生就是一个消费者。虽如此,我们大部人还有一个其它的独有身份。
上面说到,学生和老年人是纯粹的消费者,是因为这两类人没有从事工作和创造社会价值。除此之外,其它的大部分人,要么是参与者,要么是生产者。
所谓生产者,我是这样定义的,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和创造价值的一类人。显然,往大了说,这类人就是今天满大街的创业者或者说老板。企业家,个体经营者都是生产者,只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率有大有小。
而参与者,就是协助生产者的一类人。显然,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参与者。这类人的典型代表有公司白领,技术蓝领,教师,公务员等。
以上,我把它称作生产者模型。之所以对每个人的身份作这么一番分析,当然不是为了鼓励大家都去创业,如果人人都是老板,这也是不太现实的。生产者模型,除了在社会领域对人的身份作出解释,当然,在其它的领域,也有它的用武之地。这才是我们普通人需要重点关注的。
02
普通人的日常,离不开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这些领域,如果,多应用生产者模型思维,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先拿学习来说。
每天上下班的途中,无论是在地铁还是公交,都会看到很多的低头族。低头族们,要么是在玩,要么是在勤奋的学习。
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要么是在看书看视频,要么是在听课听音频。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学习能够如此便捷,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移动智能电子设备的发明,在此,感谢一下乔布斯乔帮主是应该的。
如今,为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个人都是学习者。你都不好意思甚至不敢跟别人承认你不是一个学习者。我们进入了全民学习的新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勤奋地学习,我们大部分人理应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才是,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我们陷入了一种低质量的表演勤奋的怪圈之中。
按照生产者模型思维,学习,本质上只是一种消费行为。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进行知识的输入消费,如果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和产出,那么,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们只是一个勤奋的纯粹消费者而已。
学习这件事,虽然人人都是参与者,但是,只有少数的生产者才能最终受益。对待学习,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个生产者才行。那么,怎样成为一个生产者呢?
一切能把所学到的东西进行有效地输出的方法,都是一种可取的生产方式。写作,分享和演讲都是很好的生产输出方式。如果,对写作感兴趣,那就用写作进行生产输出,如果口才很好,那就组织分享和演讲,甚至讲笑话和故事,都是不错的输出方式。
对消费的知识,只有经过大脑的生产加工并输出,才能成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努力成为一个生产者,才能从一个低质量的勤奋者转而成为高质勤奋者。
至于工作和生活。生产者模型思维的应用,那也是随处可见的。
03
2011年,意外发现知乎,随即注册了一个账号,从此开始了我的愉快的消费之旅。
印象比较深的是李开复写的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回答,看到名人写的答案,醍醐灌顶,如获至宝,赶紧收藏了,它至今还躺在我的知乎收藏夹中。那段时间,上知乎看高质量的回答,竟然有种莫名的优越感,当然了,这只是一种错觉,如果一种消费行为能让人产生优越感的话,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病,我把它叫做自我妄想症。
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虽然不是第一时间注册,但绝对算得上是出手比较早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订阅并养成了阅读小道消息、Mac Talk这些如今坐拥百万粉丝的大号了。身边人对公众号还没什么概念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愉快的消费之旅了,这次也不例外,优越感油然而生。
2013年,简书上线,这么一个新奇的产品对于一个喜爱阅读的消费者而言,自然是有很大的吸引力。时不时上简书看看别人写的文章,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习惯。
如今回头才发现,当初注册的公众号早已经遗忘在某个角落,用知乎这么多年,我的问题回答数是0,就连第一时间知道的简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竟然是上个月。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2005年,淘宝风兴起时,大部人只是在消费购物,如果能从生产者角度参与并开一个店铺的话,时至今日,早就百万富翁了。优酷兴起时,如果从生产者角度思考,建立自己的自频道,说不定,多少都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是一个消费者,只是一个不事生产的纯粹的消费者。而消费者,注定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做个消费者很容易,因为它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有可以杀掉我们多余时间的事物就行,无论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多么的高大上,比如低质而勤奋的学习。
而那些看高端美剧,英剧,意剧,看高逼格电影,看TED,看公开课,参加线下课程等等这些行为,无论是出于娱乐,还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消费层面,除了给人带来自我优越感这种妄想症之外,它真的不能给人带来哪怕一丝真正的收获。
读书时,从不主动参与运动会,从不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从不主动的跟人进行分享,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于做一个消费者和旁观者。工作后,习惯消费者思维的我们,也很少主动参与公司的讨论和各种组织活动,更不用说发起一次有意义的分享和讲演了。
04
生活中,大部分人注定只是个消费者,只有少部分人愿意成为生产者,只有极小部分人可以成为高质生产者。
一个人的最终价值,只与自身的生产力有关。尝试做个生产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才是勤奋的正确姿势。
有人要说了,我也知道做个生产者很重要,可是它太难了。我什么都不会,怎么进行生产?那不妨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进行有意识的思考,然后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还是那句话,每一个人并不是一开始都擅长做某件事的,做个生产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