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人说: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
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01
前些日子,一位同在北京的读者问我:“毕业之后还打算留在北京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
也许是我毫无由头的底气和自信,在一位北漂多年的“过来人”眼中,难免显得有些稚嫩。
“来之前以为北京遍地是黄金,来之后却发现,低头是空虚抬头是迷茫。”
他继续和我聊着现在的生活。
今年是他来北京的第三年。三年里,住过潮湿的地下室,赶过6号线的末班,被领导劈头盖脸地痛骂过,被黑心中介毫不留情地欺骗过。
曾在12月的下雪天拉着行李箱一圈圈地找最便宜的旅馆,也曾在8月的三伏天跑了三个站台谈合同。
今年,他搬进了新的房子,一室一厅,依旧是出租房,也依旧每月都要花去大半的薪水。
三年了,谁能想到,生活还是那么拮据,一丝起色都没有。
我问他:“打算回老家吗?”
半响,他回复我:“没脸回。”
02
时间退回两年前,我固执的把六个高考志愿都选在了一线城市。
独自坐了2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终于缓缓进入北京站时,我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一头扎进这个陌生的城市。
虽然拥挤得令人窒息,但每个人的眼里都发着光。
也正因此,我决心要在这个原本不属于我的地方,留下我来过并且认真活过的足迹。
或许,背井离乡都是为了荣归故里。
在我们决定远离家乡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披襟斩棘的准备
在我们踏上单向行驶的列车时,就许下了衣锦还乡的夙愿
也总归有一次,想要为自己而活
03
在北京的这两年,我受过冷漠,也拥抱过温暖。每一幕,每一天,都在变幻地上演。
昨天我坐车回家,正值暑假高峰期,北京站地铁口早已被围的水泄不通,每分钟仅能艰难得往前挪几小步。
或许是燥热的天气、推推搡搡的人群,再加上想回家的急切,难免让人们有些浮躁。
周围的人们一直在抱怨着人多,队伍慢,很有可能赶不上列车。
在我们前面的一位老伯,看上去有70岁了,头发胡子早已变白,穿着一件宽松简陋的短袖,却也掩藏不住佝偻又瘦骨嶙峋的身材。
他吃力地肩扛着两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右手还拎着一个同样大小的布袋。低着头,缓慢地往前挪着脚步。
到了电梯处,因为重物失去平衡,老伯直接摔倒在了电梯上。
工作人员紧急停住了电梯,让老人能够更安全地往上走。
看着他艰难爬电梯的背影,我觉得很心酸。
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在理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为什么还要负重前行?千里迢迢的又要去哪儿呢?
或许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但是那一刻的温暖也永远不会消失。
平日喧闹的地铁口此时异常的安静,排队等电梯的人们没有一人显得不耐烦
大家都默默凝视着老人的背影,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催促,都在为老人揪着心。
背井离乡,异乡人就是同乡人,同乡人便是一家人。
背井离乡的我们,远离了家人的关怀,失去了小镇的熟悉,放弃了小城的自由
但我们收获的,是多倍的关心,是加倍的力量。
或许,背井离乡都是为了遇见
04
去年有一篇爆文《在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尽管文中的观点不能完全苟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线城市,每时每刻都在贩卖着焦虑。
理想中的自己是踩着高跟鞋优雅地出入CBD,现实中的自己是一双布鞋跑遍朝阳和海淀
理想中的自己是每日早晨化着精致的妆容,用一杯卡布奇诺开启新的一天
现实中的自己是熬到凌晨做策划,匆匆忙忙赶地铁,生活全是工作,早已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
在这个城市,每天都有人怀揣着梦想进入,也每天都有人拖着一身的疲倦离开。
那个装着梦想的盒子啊,似乎怎么也装不满,怎么也打不开。
背井离乡,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所谓的机遇?为了更大的舞台?为了更好的条件?
好像是,又好像都不是
每个人的北京,都是不一样的北京。
毕竟我们都知道,这个不夜城,承载着太多人的灵魂,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处安放。
其实仔细想想,唯一可以确定的答案
莫过于自己的心。
它不会说谎
但愿它不会后悔。
—THE END—
文字|猪小兔
排版|猪小兔
插图|@7cents
写在最后
今天和你们聊一聊
对于背井离乡
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